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陆游在《弊庐》一诗中声称自己的屋合是“欹倾(歪斜、歪倒)十许间,草覆实半之”,但学者通过对陆游诗文的综合考证,认为陆游的居所是一处占地颇广,有着数十间以瓦房为主的屋宇,外围还有十多亩园林地的乡间庄园。由此可见(     
A.诗歌因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不能作为史料
B.诗歌作为一手史料有较高的实证价值
C.“以诗证史”要注意文学性和历史性的关系
D.存世史料和后世研究的矛盾无法再现历史真相
2023-09-2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崇化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马克斯·韦伯等学者认为基督新教的出现是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动力,而基督旧教即天主教则阳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有学者对这种观点持质疑和否定态度,认为基督教(这里指天主教)不是反对积累财富,而是倡导取之有道,财富要用于救济需要的人,在基督教教义中明确强调积聚钱财是罪恶的,只有疏财才可得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历史研究只有质疑精神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B.不同视角研究基督教教义可能得出相反观点
C.以论带史不可取,只需要参考基督教教义即可
D.参考多种史料就一定能得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2023-09-0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2021年11月“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发布了浙江考古在中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贡献和辉煌成就其中黄岩区沙埠窑遗址,揭示了南北瓷业文化交流状况,填补了青瓷发展史的缺环,为证实浙江是中国青瓷之源增添了强有力的一笔。这一实例说明
A.考古遗存可与文字记载相印证B.考古发现决定了历史研究水平
C.考古发现相较文献史料更直观D.可借助考古发现探知历史真相
4 . 对于秦半两钱的圆形方孔形态,有以下两种学术观点。由此可知
学说概述
天圆地方学说秦半两钱是中国古代对宇宙的天圆地方说在货币形制上的表现,象征秦朝货币通用于天下各地。
铸造工艺说圆钱中的方孔是便于铸造工匠在钱币铸成后,用一方木穿于多枚钱币孔中锉磨,打平圆钱的毛边残铜。

A.历史解释应围绕史料形成时代展开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C.综合不同的历史解释即可获知真相D.史料真伪的鉴别需要依靠科技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举行。在嘉兴的最后一天,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天的具体日期,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最后被论证是8月3日。结合下表,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观点依据结论
8月1日说《申报》嘉兴刮巨风的报道,掀翻南湖游船若干一大代表回忆中没有出现相关细节
8月2日说一大代表同天同批抵达嘉兴的记载根据沪杭甬铁路火车时刻表、嘉兴火车站到鸳湖旅馆再到狮子汇渡口的实际距离、丝网船需要“先期雇定”等事实,可以确认代表是分两批、分两天乘坐早班车到嘉兴
8月4日说根据《中国国民党九十年大事年表》的记载经过查考,这一记载缺乏史实依据:一大代表乘坐新宁轮8月4日中午驶离上海港
8月5日说写于1921年10月13日的斯穆尔基斯的信件,明确记载“从7月23日到8月5日,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信件所说的闭幕日期是嘉兴南湖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局成员回到上海后举行的中共中央第一次会议,斯穆尔基斯把中共中央第一次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混淆

A.史料记载和个人回忆相结合,可以肯定史实发生与否B.厘清史实的真实性,需从材料出发,多角度逻辑论证
C.对人们存在争议的问题,可以先树立观点,再找材料D.历史真相很难探索清楚,因为它存在“层累地造成”
2021-04-02更新 | 184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6 . 顾炎武以考据学著称于世。清代乾嘉考据学尊奉顾炎武为清代学术鼻祖。顾炎武注重对历史现实的揭示,但是他揭示历史真相和考订史料并不是为求真而求真,而是要揭示历史成败兴坏之理。这反映出其思想实质是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其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铭文虽然简略,但日期(甲子日)时间(早晨)等都与典籍记载完全一致,证明了典籍记载武王克商的牧野之战确为信史。这说明

A.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B.解释历史需要不断更换视角
C.确认历史事实需要多重证据
D.考证史料需图片文献相结合
8 . 在研究五四运动时,有学者根据材料一“台州籍学生陈荩民的描述‘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得出陈荩民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夏明钢的描述‘匡济(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得出匡互生最先进入曹宅结论。对上述两个结论,下 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存在矛盾,结论均不能成立
B.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必须提供更为客观的材料
C.两段材料都不为一手史料,不具有说服力
D.两段材料距今时间较长 ,两位当事人回忆都不可信
2016-03-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下期初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