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兴资产阶级渴望“自由”思想,“自由”经商,鼓励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研究,要求建立适合“自然法则”的“资产阶级王国”。这一时期的英法思想家提出人类社会也被不变的自然法则所支配,即人最初生活于一种自然状况中,人一生下来就由自然赋予自由、幸福等权利。1764年,北美人民明确指出:“殖民地的人民是人,因此,他们有权要求和欧洲人一样享有自然赋予的一切权利。”北美思想家杰弗逊认为,西欧政治制度的弊害,就是各国政府的权力自由膨胀,以致超出人民的控制之外,结果势必产生腐化和暴政。

——据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等整理

材料二   梁启超指斥洋务派“变法不知本原”。他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康有为是当时明确提出研究西人治国本源即西政思想的第一人。梁启超诸人的“变官制”说,显然受其师的影响。甲午后,“西政”一词渐流行。与此相联系,国人对西方现代国家认同的价值取向也日趋自觉。国人传统的“天下”观,到甲午前渐已消解,中国只为世界万国一员的认知也实已确立。

——摘编自郑师渠《近代国人的现代国家认同》

材料三   胡适和陈独秀的主张,立即获得响应,钱玄同最为积极。他在给陈独秀的信中说:“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他说“语录以白话说理,诗曲以白话为美文,此为文章之进化,实今后言文一致之起点”。钱玄同又说“自古以来汉文的书籍,几乎每本每页每行,都带着反对德赛两先生的臭味;又研着许多老少汉学大家,开口一个国粹,闭口一个古说,不啻声明汉学是德赛两先生天造地设的对头”,因此,他愤而提出废除汉文。

——摘编自魏宏运《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资产阶级王国”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自然法则”的内容并说明“自然法则”的传播对18—19世纪北美政治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甲午后,‘西政’一词渐流行”的原因,并分析其流行对晚清社会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钱玄同有关“文章”的主张。
2023-09-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铁路百年巨变见证民族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一些矿山、工厂、林场的专用铁路线,未计算在内。

——整理自王晓华、李占才《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

材料二

192110月,中国铁路工人中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长辛店机厂建立。至此,铁路工人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走向革命道路。当年1120日,陇海铁路举行大罢工。12月,京绥铁路大罢工。19225月,李大钊向京汉、京奉、京绥、正太、陇海、津浦等六路派去共产党员,领导工人运动。824日,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铁路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反抗帝国主义,为争取工人权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强《中国铁路百年发展见证中华民族历史性飞跃》

材料三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节选)

2035年,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

1.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公众号:浙睿talk

2.创新引领技术自主先进。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

3.运输服务供给品质一流。高效率的全程服务体系和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体系更加完善,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全面形成,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202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当时中国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主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到2035年中国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的意义。结合所学,以高铁为例,简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依据。
2023-09-0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3 . 从古至今,民生一直都是国家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基层的人民群众及其所需所想关乎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文化和文学的重心下移,跟教育的普及有关……农村下层民众的孩子,学习基础普及的文化知识,主要靠的是分布于乡里村落的乡先生。有些科举落第者回归乡里,参与着不少村学、家塾,这些民间私学分布的时间、空间及其教学层次和灵活度,显然不是官办的州县学校以及书院所能比拟的。现在说到启蒙教育的课本,都会说“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是最早的,南朝时候就有了。《百家姓》是北宋前期在江浙一带的吴越旧地出现的。《三字经》则出现更晚,一般认为是南宋后期王应麟编的,明代以后又有改动。这样的民间教育,启蒙式教学,渗透到平民阶层,奠定了中国文化近千年来广大而深厚的基础。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宋代历史再认识》

材料三   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和内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家中有粮,心里不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这些思想也进一步发展演进,为我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事业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就是为了给需要保障的人民带去及时的帮助和温暖,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增强其幸福感。

——摘编自《我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现实启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汉初兴七十余年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西汉统治者如何应对富者“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的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基层教育的普及方式。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宋代文化下移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事业的指导理论。结合所学,简述党和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4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它所创造的灿烂文化,至今还闪耀着熠熠光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律而来。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

材料二   隋朝统一之后,由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政治和社会需要,隋文帝便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后又分设各种不同科目推举人才,特别是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科举制到唐代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律疏议》的地位,并指出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把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新制度的历史背景;请列举2例唐以后科举制发生重大变化的史实。
(3)指出材料三描述的赋税制度确立的原因。
2022-04-07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瑞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测试历史试题
5 . 世界史的真正展开始于人类对茫茫大海的全面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又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航海条例》使英荷之战不可避免,英国在战争中捕获了1700条荷兰商船,从而大大地扩充了英国的船队。

——摘编自《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09年,甘地出版《印度自治》,对现代工业文明提出一系列控诉,而认为印度的自治应该是印度文化的胜利,也就是说,印度应该重新发现和确立自己的道德伦理。甘地的这些社会理想的背景亦即对立面,乃是现代性的无限制发展。他的社会理想也不全是独创的。在伦敦,甘地读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爱德华·卡彭特的著作《另一个甘地》。

材料三   194510月召开的第工届泛排本会国交实方理金称”我的确认所方须民地人民方本人民必须在拥有不受外国势力束缚的条件下选举自己政府的权利。”“全世界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联合起来”第五届泛非大会是反殖民主义的大会,是非洲人民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政治觉悟大大提高的产物,它为非洲各族人民指明了解放的道路。二战后,非殖民化大潮汹涌而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

——摘编自潘兴明《丘吉尔与大英帝国的非殖民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的目的,同时分析《航海条例》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指出甘地社会理想的思想来源。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具体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殖民化大潮汹涌而至”的原因,指出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021-03-02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届二中全会做出了几项重要决策: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新中国的国民经济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组成;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全会还确立了新中国发展的各项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引导农业向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陆仁权《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使我们焦虑的农业生产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强大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改变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84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该会议召开的主要背景,并概括大会所确定的党的工作重心。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生产“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遵循的原则。
2021-03-0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名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人类历史多次因为病毒、疾病的爆发而发生重大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该书所指的瘟疫是14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的鼠疫大流行,黑死病这个名词就来源于此)。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历时5年,写下了《十日谈》。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艾萨克·牛顿在剑桥大学基本上靠自修学完了当时的数学和光学知识,此后不久(1665-1666年间,当时他从剑桥退隐到家乡以躲避瘟疫)就卓然有成……也就是在此期间,他开始了对行星运动问题的思索……有资料证明,牛顿在1666年就猜想到,地球上的重力有可能延伸到月球使之维持在其轨道上。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结合所学,以美洲和欧洲交流为例,说明“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薄伽丘《十日谈》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并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出1665-1666年间牛顿在数学和光学方面的科学成就各一例。在此期间牛顿开始思考行星运动问题,请分析牛顿成功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
2021-03-01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戊戌变法之前,严复已高擎启蒙大旗。1896年,严复说:“《原强》《救亡决论》诸作故其为论,首明强弱兼并乃天行之必至,而无可逃;次指中国之民智、德、カ三者己窳(衰弱之实迹,是以今日之政,于除旧,宜去其害民之智、德、カ者:于布新,宜立其益民之智、德、力。

——摘自高力克《陶铸国民:严复与中国启蒙运动》

材料二 直到今天,不断有文章和书籍谈到五四运动,且多要给它定性:或曰“爱国运动”,或曰“思想启蒙运动”,或曰“中国的文艺复兴”,也有人认为五四运动含有多重性质。在1940年的延安,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过,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从五四运动所实际蕴活的丰富的内容看,“启蒙”主要指“开导愚昧之人,使其明白事理”;“启蒙运动”即开导愚昧的国民,使其懂得现代文明的思想运动。

一一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严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指出维新派宜立其益民之智、德、力”的具体主张。
(2)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在全球史观的视野下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并从思想角度说明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的原因。
2020-09-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充实人类思想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加之著名门人的不断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两座文化高峰”之一。

——整理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道者,所舒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传臣。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宋朝庆元二年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党争之下,朱子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

——整理自《宋明理学》


(1)阅读材料一概述儒学在先秦成为“文化高峰”的原因,并指出儒学与当时另一座文化高峰在恢复社会秩序构想上有何不同。
(2)阅读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时期儒学被捧上独尊地位的表现。
(3)阅读材料三并综合所学知识,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
①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朱熹一生强调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试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朱熹“三札”主张提出的背景。
②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个流派,是宋代以后“新儒学”的代表性成果。
试结合朱熹一派命运分析理学地位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英国历史学家梅因说:“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他在这里论述的是
A.《十二铜表法》制定的背景
B.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原因
C.万民法出现的原因
D.“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法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