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生活的亚洲,孕育过古老的人类文明,近代曾经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近半个世纪以来,亚洲国家逐步走上了民族独立、振兴,经济繁荣、发展的道路。


(1)19世纪上半期,亚洲人民掀起了反抗殖民侵略的革命风暴,这场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举出将这场运动推向顶点的重要事件。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经济出现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使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新特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3)二战后,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获得了民族独立。这一时期亚洲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引人注目,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4)读如图,指出20世纪50至80年代亚洲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是哪些地区?促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5)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请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6)在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机遇和挑战?
2021-01-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下列图示最能反映出
A.辛亥革命的背景B.推翻帝制,建立了共和制
C.辛亥革命与帝国主义关系D.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2019-08-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8月北京市海淀重点中学 高二(历史)开学考
3 . 唯物史观

材料一   20世纪初期,中国出现了关于“社会改造问题”的争论。1919年7月,《每周评论》发表了胡适撰写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文章宣传实用主义哲学,否认真理的普遍性,认为唯物史观不适合中国国情;以阶级调和论,反对阶级斗争说,反对社会革命论,宣扬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主义。同年8月,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并不矛盾,提倡阶级竞争说。“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经济问题是所有问题的关键。解决了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等便迎刃而解。

材料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18年底,全国有近9亿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500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关于“社会改造问题”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概述这一争论出现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简要评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2024-01-01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4 . “自写真”

15—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绘画有了新突破。

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自写真”,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宋元始有零星作品传世,但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少量自画像。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9-06更新 | 4135次组卷 | 27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北京专用)
2020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图为苏联时代反美宣传画,图中正义女神被美元蒙蔽了眼睛。此漫画意在说明
A.美苏冷战产生的背景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
C.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D.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必然
2020-01-17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历史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诞生背景或条件有:
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②工人阶级壮大与知识分子相结合
③共产主义小组的广泛建立
④共产国际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9-08-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8月北京市海淀重点中学 高二(历史)开学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有学者在1937年上海刊物《呐喊》上发文指出:“我相信中国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让作者发此感言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武昌起义成功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抗日战争爆发
2017-11-12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8月北京市海淀重点中学 高二(历史)开学考
8 .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领》。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9 . 下图是1953~1985年期间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表,表中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历史背景分别是

A.国民经济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对外开放
D.实行“一五”计划、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门阀士族经历了一个由不断衰落直至衰亡的历史发展过程。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特权的丧失,衰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文化优势的丧失。其中“文化优势的丧失”是由于(     
A.民间私学的兴起和发展B.汉初黄老之学的推广
C.九品中正制的全面实施D.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