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之比较

察举制科举制
内容地方长官选拔,送到中央,后汉中叶有考试形式;以地方均衡为原则;重德行(孝),重事功(廉)。个人自由向地方政府报名,送中央考试录取;全凭个人才学自由竞争;重才学,尤重诗文。
影响人才分布四方,地方政治优良;官与吏之仕途不分,行政经验丰富;经学(自有家法)法学能世家,终形成门阀社会。人才群趋中央,增加对中央之向心力;加重官与吏分为两途之趋势,形成吏员政治;文学靠天才性灵,不能世家,不致形成固定阶级。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料二:英国是最早形成文官系统的西方国家(文官指事务官,即脱离政治争斗影响,担任实际行政事务的可永久任职的工作人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深受封建恩赐制影响,任用私人和卖官鬻爵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与人才奇缺、效率超低的政府工作职能的矛盾不断升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853年英国的《麦克莱报告》指出:职员任用须经公司竞争考试,考试及格后再受训二年,期满按成绩分配工作。这一报告影响至深,英国行政部门流行的“通才教育”传统即追溯于此。

——摘编自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材料三:英国借鉴科举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取考试的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因而后来能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仿效。

——摘编自李兵、刘海峰《科举:不只是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能够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主要特征。
2 . 货币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货币职能、他国流通货币职能、可兑换货币职能、财富贮藏职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贮藏。……宋代纸币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欧元自创世运行以来,在推动欧盟各成员国经济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伴随着欧盟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欧元的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欧元对美元的冲击将不断加大,这也将打破美元独立枝头的局势。

——摘编自张章《对欧元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五套人民币

版本

时间

发行背景

第一套至第三套

①1948~1962年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

第四套

1987年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

1999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中国货币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元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①所指时间段的阶段特征。简述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体现了国家的哪些变化。
3 . 普通的面包折射出人类不平凡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人们都叫埃及人“吃面包的人”。面包不仅仅是埃及人的主食,还是观念层面的衡量标准和计量单位。“面包个数”象征着财富,全国遍布的烤炉实质上等同于铸币厂。烤炉里烘烤的面包,最终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的货币。埃及人还在墓室的墙壁上绘制了许多不同形状的面包,有的像墨西哥农民的草编帽,有的像小金字塔,甚至还能看到神牛、哈托尔女神、丰饶女神的形象。

——摘编自(德)H.E.雅各布《了不起的面包》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前,面包生产一直由中世纪的手工技术主导,费时费力。商家在制作面包时或混入明矶作为增白剂,或为了增加面包重量在原料中混入土豆,或干脆缺斤少两。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发明家约翰道格利希在19世纪50年代发明了全自动轻盈面包机,创办了轻盈面包公司,生产成品纯净、大小一致、无需发酵的轻盈面包,成为近代英国面包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尝试,也是科学家探索无酵母胀发手段的重要成果。

——摘编自朱联璧《19世纪中后期英国面包生产的工业化尝试》

材料三   1937年,麦当劳兄弟在加利福尼亚经营了一家汽车餐厅。1943年,他们转向主要销售用两片面包做成的汉堡包,并对经营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采用自助式用餐,使用纸质餐具,并提供快速服务。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大获成功。接着,麦当劳兄弟又开始建立连锁店,并亲自设计了金拱门的招牌。到20世纪80年代初,麦当劳已在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000多家分店。仅1985年一年就发展海外分店597家,平均每15小时就开一家分店。

——摘编自马若寒《克罗克和他的麦当劳餐饮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包在古埃及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面包生产工业化尝试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当劳经营模式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制度而言,朝代与朝代之间永远是“继承”大于“断裂”的,制度自身自有其惯性。隐藏在制度的延续性下面的,是各个朝代所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官僚的选任,新中国成立之初通常会“急于选拔人才”;四十年之后则难免“员多位少”、一位难求;再和平发展四十年,家族背景在官员升迁中的权重必定会大大提高。又比如皇帝周边势力(后妃、外戚、宦官等)的处置问题,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问题,官员管理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治理问题,兵权的收放与边防的关系问题等。这些共性问题才是帝国治理的真正难题,也是“理乱兴衰”的深层原因。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中期,德国宣传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想将原有的民族主义、反犹主义和种族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推行德意志强权和世界政策的理论依据。1919年《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高额战争赔款、限制德国军备等,激发德国人强烈的民族耻辱感;在1929年经济危机造成民生艰难的形势下,希特勒借机以优秀的日耳曼民族要复兴,建立统一的大德意志的口号,迷惑和吸引德意志民族的大部分民众投票纳粹党主政;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对外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派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德国共产党,诱使、强制国会通过授权法,授予总理无限权力;还颁布《纽伦堡法案》,公开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进而禁止工人集体谈判,取缔工人的罢工权利,把包括工会在内的一切群.众团体纳入纳粹管制之下等,在德国全面推行法西斯专政。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德国》

材料二   1945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19456月,美、苏、英、法四国《关于共同管制德国的联合声明》明确:将德国和柏林划分为四个占领区,分别占领,全面接管德国的权力19457月美、英、苏发表《波茨坦公告》:重申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严惩纳粹战犯;确定占领的双重目标:德国人必须为他们曾经犯下的可怕罪行赎罪;战胜国也愿意给德国人民机会在民主和和平的基础上永久地重建他们的生活。使德国不再成为战争的发源地。

——摘编自陈晓律《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分裂的原因和影响。
2021-08-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8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公众卫生及个人卫生习惯尚谈不到,厨房、卧房、茅房一塌糊涂,农民身体病弱,文化落后,国家政治秩序动荡,军阀战乱频繁,匪患遍地;20年代末的世界经济危机深度波及,农产品滞销、价格惨跌,土地抛荒现象严重;农村陋习、公德不修等不良现象盛行。救济农村即拯教国家的普遍认识,是知识界投身乡村建设运动的强大动力。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1000多处。乡村建设派有的有感于做人的老道理”在近代以来遭受重创,因此欲以乡村为出发点创造新文化,倡导农民又读书,又作工,学习文化卫生常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邹平引入了许多作物新种,在畜牧业方面,猪种改良、鸡种改良均取得良好成绩。在农村建立医疗保健体系,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一个伟大的制度创造。邹平实验县一方面利用村学、乡学大力宣传复兴传统良风美俗,另一方面禁止陈规陋习,提倡伦理情谊”,鼓励“人生向上”。平民教育促进会制定了《禁赌公约》,但地主豪绅根本就不买账。执行国民政府法令,也失去广大民众对乡村建设运动的参与和同情

——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并概括乡村建设派的改良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
2021-03-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开考试历史试题
7 . 人类历史多次因为病毒、疾病的爆发而发生重大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该书所指的瘟疫是14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的鼠疫大流行,黑死病这个名词就来源于此)。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历时5年,写下了《十日谈》。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艾萨克·牛顿在剑桥大学基本上靠自修学完了当时的数学和光学知识,此后不久(1665-1666年间,当时他从剑桥退隐到家乡以躲避瘟疫)就卓然有成……也就是在此期间,他开始了对行星运动问题的思索……有资料证明,牛顿在1666年就猜想到,地球上的重力有可能延伸到月球使之维持在其轨道上。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结合所学,以美洲和欧洲交流为例,说明“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薄伽丘《十日谈》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并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出1665-1666年间牛顿在数学和光学方面的科学成就各一例。在此期间牛顿开始思考行星运动问题,请分析牛顿成功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
2021-03-01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七彩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下列文学作品与此风格相似的
A.《人间喜剧》B.《巴黎圣母院》C.《老人与海》D.《等待戈多》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的影响下,法国“近水楼台先得月”法国尤其在纺织业和采煤业逐渐发展起来,许多生产部门开始使用简单机器,不少人认识到妇女在生产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下层女性的职业教育开始起步,有知识、有抱负的妇女通过沙龙和阅读进入了以前专为男人享有的知识领域。

——摘编自刘大明《启蒙时代的法国女性和女性观》

材料二   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围绕人的因素和传播媒介的因素而展开。具体呈现为通过黄炎培等人的努力而打开,进而通过期刊等传播媒介的方式进行交流、传播,从而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这一进程呈现出政府行为与民间自发并举,以欧美尤其是美国职业教育思想为重心的特征。此外,大量留学归国的教育类专业的留学生,通过或译或著,促进西方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职业教育的中国化呈现出从仿照日本到日欧调和,然后再到学习德国和美国,这一过程实际上不断增强了中西融合的自觉意识。

——摘编自《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女子教育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4-02-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是德皇威廉二世。人们往往把18901918年的德国称为“威廉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贯彻一种“威廉主义”的方针政策。威廉二世执掌国政后不久便开始执行一条“新路线”,即“世界政策”。“世界政策”的要点就是殖民主义和海军主义政策。威廉二世得意地解释他的“世界政策”就是向海外扩展殖民地,掌握制海权,争霸世界:“德国的未来在海上”,“定叫海神手中的三叉戟(即制海权)掌握在我们手中”。德国从“大陆政策”转变为“世界政策”,是由于德国工业的起飞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市场和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帝国主义向外扩张的矛头主要指向北非、亚洲(中国)、巴尔干和土耳其。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德国哥廷根大学被誉为“数学的麦加”,每年都有大批高水平数学博士毕业。但是,即使如约翰·冯·诺伊曼这样已在集合论方面小有名声的科学才俊,也只能充当汉堡大学数学系的编外讲师。20世纪30年代,上述形势更趋严峻。19334月,德国颁布了《重设公职人员法》。截至1935年年底,已有44名德国数学家被迫离职,其中以犹太学者居多。同年5月,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援助德国流亡学者紧急委员会,优先营救德国数学家难民,并通过美国数学学会将他们迅速安排到大学里的研究岗位。1935年后,迫于美国本土数学家的压力,基金会和数学学会的营救速度放缓,往往只能营救一流水平的数学家。1941年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应用数学的重要性成为共识。德国数学家库朗在纽约大学创办了库朗数学科学研究所,涵盖了数学、力学、计算机、统计和概率论等研究方向,其研究团队中成长出了9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彰显了巨大的成效,研究所也被誉为“世界应用数学分析之都”。

——摘编自李工真《20世纪“世界数学研究中心”的洲际转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皇威廉二世积极推行“世界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德国数学家移民美国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3-08-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