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它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一个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喷涌激发、大放异彩的光辉时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过5次大的侵略战争,虽然每次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每次都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抗暴精神,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这样的格局决定了中国要战胜自己的对手,不但要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勇敢拼搏,而且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还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民权观念的传播,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王韬、郑观应等发出通下情、开议院的议论开始,到戊戌时期发展成声势浩大的要求“伸民权”的变法运动,从1900年孙中山惠州起义,一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中国资产阶级在挽救民族命运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英雄行为,并不比欧洲资产阶级逊色。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

材料二   第二章大地之子——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艰难回国路,满腔报国情;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第四章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动荡流离的童年;两次重大的选择;安江农校来了一位大学生;禾下乘凉梦成真

第五章两弹元勋——邓稼先少年立伟志;西南联大物理系;娃娃博士;青春热血挥洒戈壁……

第八章中国申奥的见证人——何振梁不卑不亢,为国家尊严而斗争;有礼有节,级横世界体坛;追梦奥运……

——摘编自刘世英《10位功勋人物的奇迹背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李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的表现及其意义。
2 . 阅读我国古都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中我国六大古都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是        。古都位置变化的总体方向是        
(2)作为北京的中学生,请你回答来京旅游者提出的下列问题
①现在的北京基本是在明清北京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明清时期北京的城市布局有什么特点?
②北京既是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请你举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在北京的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概述其历史意义。
2021-01-2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易经》记录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一些军事思想。随着《易经》成为儒家经典,《易经》的军事思想也在中国古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易经》原文
释义
和兑[通悦,下同],吉。
国与国和谐相处,吉利。
孚[通俘]兑,吉,悔亡。
以俘虏别人为乐事,暂时吉利,最终会败亡。
来兑,凶。
自恃强大,胁迫他国服从,结果是凶险的。
鸣谦,利用师,征邑国。
道义上和舆论上的优势有利于出兵征讨他国。
不利为寇,利御寇。
主动侵略别国是不利的,防御别国侵略是有利的。

材料二:“[英国舰队]所向无不披靡,彼已目无中华,若海面更无船炮水军,是逆夷到一城邑,可取则取,即不可取,亦不过扬帆舍去,又顾之他。在彼有得无失,何所忌惮?而我则千疮百孔,何处可以解严?”林则徐认为“海疆久远之谋”是“亟筹船炮,速募水军,得敢死之士而用之,彼北亦北,彼南亦南,其费虽若甚繁,实比陆路分屯、远途征调所省为多”。
——《林则徐书简》
材料三: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且广东利在通商,自道光元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
——《林则徐集》奏稿中
材料四:

——[法]M-F.杜兰等《全球化地图:认知当代世界空间》
注:图中深色区域为发生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地区。
(1)材料一反映了《易经》中哪些军事思想?你如何评价《易经》的军事思想?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林则徐的海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林则徐海防思想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图概括21世纪初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分布状况。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一形势出现的原因和特点。
4 . 中国古代法律

材料一   夫自轩辕以来,代有刑官,而五刑之法渐著,其详弗可复知。逮魏文侯师于李悝,始采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汉萧何加以三篇,通号《九章》。曹魏刘劭又衍汉律为十八篇。晋贾充又参魏律为二十篇。唐长孙无忌等又取汉魏晋三家,择可行者,定为十二篇,大概皆以《九章》为宗。历代之律,至于唐亦可谓集厥大成矣。

——【明】刘惟谦等《进大明律表》

材料二   明代法律形式包括《大明律》《大诰》和榜文等。

《大明律》吸收了《唐六典》《元典章》以职官分类编制法典的长处,创立了以六部分类的新体例。《大明律》共七篇,“名例”以下,分别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和工律六篇。其在定罪量刑上侧重尊君。《大明律》文字浅显、通俗易懂,实用性较强。

《大诰》是由朱元璋编订的特别法。朝廷规定,每家每户都要有一本《大诰》。如家里不收藏《大诰》、不遵守《大诰》,要“迁居化外,永不令归”。读书人要向普通百姓宣讲《大诰》,科举考试也要从其中出题。

榜文是明初一种文告形式的单行法规。朱元璋创造了“教民榜文”之类的普及政教法令于民间的制度,让“里老人”宣讲简明扼要的“圣谕”,即“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并把这些内容刻石立碑,以为教民之用。

——摘编自朱勇主编《中国法制史》

(1)结合所学,给材料一中法律编纂的历史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初年立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摘编自故宫相关文史资料

材料二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有:“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

——摘编自赵恒烈、张鸿祺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

材料三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以美国为例,说明现代民主制度是如何突破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局限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
6 . 古代东西方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两千多年前,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雄踞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它们都面临管理巨大版图和众多人口的问题。


(1)仿照示例,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项目秦帝国罗马帝国
地方治理制度:①制度:实行行省管理制度,将领土划分若干行省,每个行省有一名总督管辖。

法律建设
措施:将原秦律修订,作为全国统一的法律颁行各地。
作用:加强对民众的控制,巩固了统治,为汉代所沿用。
措施:②作用:③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逐渐脱离了哲学和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时数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过渡到演绎的科学,即由少数几个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定理。古希腊的贤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更加广泛采用了他所处时代的数学成就。

……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收录246个应用题,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的经验色彩已十分浓厚,科技成就大多属于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摘编自张奎元《新编世界科技史》


(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古代希腊数学和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