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一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的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如从事制造业的达比全家、经营棉纺织厂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布赖特父子以及投身于科学的道尔顿等人做的卓越贡献中得到说明。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年份1890190019101913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奥匈帝国19.7294049.4
俄国10.9304145
意大利4.559.6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的主要因素(至少写出5点)。
(3)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2-02-26更新 | 25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对外交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把古代中国与中亚、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来中国学者对此历史概念做了如下解释:

丝绸之路:以古代中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中国西运的货物以丝绸制品影响最大,故得名。通过丝绸之路,古代亚欧国家和人民互通有无,友好往来。

——摘编自李方《新疆历史古籍提要》等

材料二   3世纪,中国书籍传到日本。《旧唐书》记载“开元初又遣使来朝”“所得锡赉(指钱币)”则“尽市文籍”,遣唐使的使命不尽相同,但购书一直是其主要任务。随着宋明之际民间贸易往来的增加,大量中文图书输往日本。

——摘编自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

材料三   开放·交流·合作

①开元初,栗田(日本使臣)复朝,请从诸儒受经……其副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历左补阙、仪王友(官职名称),多所该识(掌握众多学识),久乃还。

——《新唐书》


榆林窟壁画
《玄奘西行求法》

在印度尼西亚打捞的一艘唐代商船中,发现的带阿拉伯人像的长沙窑瓷器。

(1)有学者发现,在史料中几乎没有找到遣唐使大量进口丝绸的记录,主张将古代中国与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交通道路另行命名。请你依据材料二为此交通道路拟一个名称。并参照材料一进行解释。
(2)指出材料三中①②③的史料类型。并依据上述史料,概括唐代对外交流的特点。
2023-12-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法律与教化

材料一   西周初,实行礼制,提出“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主张。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韩非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者以经义注释和施用法律之后,儒法会通合流加速,礼与法的关系形成“本”与“用”的关系。《唐律疏议》规定“五刑”即笞、杖、徒、流、死。笞者,击也,又训为耻。徒者,奴也,盖奴辱之。规定的十大恶行,不孝为其中之一、责骂父母者以谋杀论处,父母身故密不举哀的判处流刑。所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礼有治国、理家、律己的功能,礼刑结合、儒法会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治理的关键。

——摘编自张晋藩《辉煌的中华法制文明》

材料二   1条第1款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1条第2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服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2条第1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3条第1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修正案第1条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信仰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修正案第4条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等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

——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西周至唐朝法律与教化的演进,并谈谈你的看法。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近代美国法律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3-11-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法律与教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两个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礼记·曲礼》

材料二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有度》

材料三   《大明律》的许多条文直接来自《唐律》……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新兴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使得新兴的《大明律》必须以“法”的本来面目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清末薛允升曾在《唐明律合编》中对两部法典进行了研究后说: “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tǎng,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

——摘编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

材料四   宋代乡约之法: “众推有齿德者一人为都约正,有学行者二人副之。……置三籍,凡愿入约者,书于一籍;过失可规者,书于一籍;德业可劝者,书于一籍。……

清朝前期的乡约可分为村乡约、族约和乡乡约三种形式。村乡约一般大村一村为一约,小村数村为一约;族约一族为一约;乡乡约设于农村各乡,一乡为一约,它们都隶属于州县,对州县负责。乡约辖区的户籍人员必须入约,即使大逆不道之人也不被开除约籍。村乡约和乡乡约分别设约正一名,有的还设约副若干名。约正、约副负责推说义理、宣讲圣谕(康熙“圣谕”及《大清律例》)、举善纠恶,平时负责调节纠纷,投呈佐证,稽查奸究盗逃和应付州县之事。他们由州县官从本乡本里选人担任。

——摘选自段自成《清代前期的乡约》

(1)概括材料一、二的观点不同之处。这两个观点分属哪两个思想派别。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律》和《明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原因。
(3)依据材料四,概括宋代与清代乡约的不同之处;并依据所学,阐述乡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5 .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能得出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4)材料四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
6 . 历史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


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
时间跨度距今
70005000
距今
60005000
距今
53004300
距今
45004000
距今
42003600
特色文物彩陶盆
玉龙
玉琮
蛋壳黑陶杯
铜镜
分布范围黄河中游辽河上游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黄河上游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一》



(2)阅读上图,归纳三条有关元朝疆域的信息;依据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元朝与唐朝相比在边疆管理上有何不同。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3)依据材料三,概述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023-12-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民族交融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ū)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逋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摘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九》

材料二   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承认南朝自愧不如。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材料四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1)阅读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2)阅读材料二、指出陈庆之在出使前后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二有什么差异?你是否同意材料三的说法,简要说明理由。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列举隋唐时期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举措。
2023-11-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决狱》曰:“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 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论曰:“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也, 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垢父也。……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宋)李昉《太平御览·第六卷》

材料二 诸詈(骂)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

诸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

因政教而施刑罚……刑罚不可弛于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唐律疏议》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案件判决的两种结果及依据,并据此概括西汉法律实施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体现的唐律的立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汉唐法律特点形成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人身、居住等一系列自由,有选举、被选举权利,以及纳税和服兵役的义务。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有“统治全国”“统率海陆军”之权,经参议院同意“有宣战、媾和即缔结条约之权”。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的命令必须由总理署名才能生效。

——摘自杨共乐主编《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政治体制的特点。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第1条重申了抗日民主政权的主要任务是: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施政纲领》的第5条即为“三三制”原则。“三三制”是建立在阶级分析的战略和策略基础之上的。



(2)概括图中所示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的变化,依据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探索作出的贡献。

材料三



(3)上图所示的中国国家机构组织系统(部分)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确立的?

材料四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要把“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作为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之一。……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项重要制度之一,进一步提出要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摘自于建伟等编著《中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指出材料四所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项重要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说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运行方式和意义。
10 . 法律和教化。

材料一   董仲舒《决狱》曰: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论曰:“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也,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垢父也。……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宋)李昉《太平御览·第六卷》

材料二   罗马法虽属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由于它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因此它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属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其影响更加显著。


(1)概括材料一中判决案件的两种结果及依据分别是什么?这种现象反映出西汉法律实施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图中①②③④任选两个国家或地区说明其在法律建设上的主要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