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为直道”。直道是秦始皇时代为加强北边防务、抵御匈奴南犯而开筑的交通大道。秦代经营的交通大道多利用战国原有道路,只有直道是在秦统一后规划施工,开拓出的可以体现秦帝国行政效率的南北大通道。直道工程沿途“堑山堙谷”,直通南北。驰道的修筑,是秦交通事业最具时代特色的成就。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全国交通网的基本形成。

——摘编自王子今著《新编中国史:秦汉史》

材料二 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

——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代开展道路交通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的改革有何作用。
2021-11-2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约翰签署了著名的《大宪章》,这一文件保障了贵族利益,并特别规定,国王除非得到王国的一致同意,否则不得增加税收。如欲增加,必须发起由主教和贵族组成的会议进行讨论。

——选自钱乘旦 《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明英国当时国王与贵族之间矛盾的焦点是什么?这一文件直接影响后来英国的什么制度的产生?

材料二: 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 “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 ..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断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审判国王的主要理由和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前后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很大改变:之前国王拥有行政、司法权,议会掌握立法与财政权,但国王经常侵犯议会的权力,国王任命的大臣只对国王个人负责,议会无权干涉国家的行政事务;之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君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个变化的情况和特点。

材料四:“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是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经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示范。”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使美国建立起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种政体有何影响?

材料五: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为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唯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经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一一摘自 《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


(5)根据材料五概括“民主”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0-04-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官僚体制从秦汉起,就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制度,正如很多人指出的那样,中国政治的中心可以归结为选举。通过选举制度以及相应的文化,官员选拔的金字塔居然将整个社会来凝结到一起,并且利用选举保证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宏观上表现有行政、监察与军事上的三权分立,微观上有相权的分割和每个部门的权限细分,以及与各个部门之间权限的模糊和相互渗透。

——张鸣《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

材料二18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定武军”(后改称“新建陆军”)、“自强军”、“武毅军”、“湖北护军营”。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6年,总理衙门议奏:“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肄习专门。”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对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这是我国引进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建立近代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重要尝试。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指按资历或劳绩授官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1935年《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规定,政府公职人员必须加入国民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管长官督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

——摘编自姚琦《论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隋唐官僚选拔制度是怎样“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的”。举例说明北宋时期如何实现“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2)根据材料二,归纳1895——1898年清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在位时,大施肉刑,因施劓刑而致“断劓盈车”,因施宫刑而致“所割男子之势积如山”。秦简《法律答问》载:“或盗采桑叶,赃不盈一钱,何论?赀三旬。”偷采别人的桑叶,虽不满一钱,却被罚服三旬的瑶役,足见秦律对盗窃罪惩罚之重。按秦律规定服劳役一日折合八钱推算,罚瑶三旬即罚款为盗窃所得的二百四十倍以上。从秦简《法律答问》中可以看出,秦帝国的确“事事皆有法式”,即如穿鞋这样的事情,法律中居然也有规定,所谓“毋敢履锦履”就是证明。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材料三   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

——西塞罗

材料四   虽然法律已经颁布,但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哪一天是黄道吉日可开会或可开庭。因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市民法深藏于祭司团的神龛之中。”公元前254年,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大祭司科伦卡尼乌斯公开传授法律知识,解答人们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法律从秘密走向公开,广受欢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律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法体现的原则。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公元前三世纪中期罗马法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018-11-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外国语学校(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5 . 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两者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律延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华法系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023-11-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渝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通观古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往往是复杂、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901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三省制如何继承了秦汉三公制?唐代三省制有何创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8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实施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并赞助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在哈里发的资助和倡导下,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的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馆”、由翻译局、科学院和图书馆组成。智慧馆以重金延聘了各地不同民族、宗教信仰的近百名著名学者和翻译家,集体从事译述、研究活动,将用重金从各地所搜集的一百多种各学科古籍进行了整理、校勋、译述。他们在对原著直译的基础上,作了大量校勘、注释、质疑、摘要、评论等,发挥了自己新的创见。至阿拔斯王朝前期结束时,古希腊典籍中重要著作都已译成了阿拉伯文,其中有柏拉图的《法律篇》《国家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以及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译作。这些著作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迷人的智慧,不仅大大丰富和增长了见识、学问,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将阿拉伯人由一神信仰阶段带入了层次更高的理性思辨阶段。

——摘编自潘潇寒《阿拔斯王朝百年翻译运动》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深感西方船坚炮利,提出必须“访夷情,译西书”,开近代翻译先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开始筹建京师同文馆译书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等机构从事大规模翻译活动。徐寿1868年在江南制造总局主持译书工作,大多是根据西文的较新版本,由传教士傅雅兰口述,徐寿用适当的汉语表达出来,前后译书17部约280万余字,所印书籍涉及经济、军事、物理、化学、医学等领域。……甲午战争之后,翻译活动迎来新的高潮。随着洋务运动的式微,翻译活动也逐步走向民间,形成了近代晚期新兴的翻译群体。著名的翻译家主要有马建忠、严复等。他们都满怀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有海外留学或驻外经历,对西方政治、经济、法律等有深入的了解。例如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标准,确立了翻译作品的真实性、严谨性和可读性。他在所译作品中都有序言,介绍翻译本书的目的,同时对书中旨意进行阐述。如翻译《天演论》中介绍过达尔文的《物种原始》、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翻译《论法的精神》中对旧思想批判尤为突出,倡导“(立宪之国)主人非他,民权是已”的主张。严复的翻译可以说不独是理论学说的介绍,而且是一种“批判的武器”。

——摘编自史日丽《近代翻译活动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年翻译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甲午战争前后翻译活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翻译活动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方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地位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021-01-2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乃设政事堂。“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复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权不可以擅与,私仇不可以擅报,公爵不可以擅私,此堂得以诛之。事不可以轻入重,罪不可以生入死,法不可以剥害于人;……违道变古,此堂得以杀之。”

材料二   古希腊公民大会起源于公元前11~前9世纪的荷马时代,当时称人民大会。城邦建立后,希腊多数城邦都设立此类大会。在雅典称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因此伯利克里说“政权是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雅典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当政时,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可获少量津贴,因此,雅典公民有较强的参政意识。

材料三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按照资产阶级的分权理论,同盟会内部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存在分歧,体现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总统制和以宋教仁为代表的内阁制两种主张。《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采用的是总统制,建立起以美国总统制为模式的、不完全的三权分立体制。而事实上,在制订约法的过程中,鉴于当时南北和谈已成定局,袁世凯必将就任总统的现实,《临时约法》最后关于政体的设计临时改弦易辙,既规定了总统的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广泛的权力和实际的责任,成为一种介于总统制和内阁制之间的特殊的体制,表现出典型的因人设法的工具主义倾向,而不是一种成熟、稳定的政治理念的实践。


(1)根据材料一指出,谈谈唐太宗设政事堂的原因?政事堂的设置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在城邦建立后雅典公民大会在政权机构中的地位。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的原因?你怎样认识《临时约法》最后对政体的设计上临时改弦易辙。
(4)上述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什么共同的政治功效?三者有何本质区别?
2021-01-2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异,民主制的形式与实质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与上。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之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

材料五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依据材料一,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法国为什么在1870年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5)概括材料四中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