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五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1)材料一中“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判断“‘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什么制度?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5)材料五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五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6)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2019-01-3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三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 在2014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

——摘编自杨洁篪《亚洲国家应增进互信,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

3 . “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是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人说,“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但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从公元前5世纪到18世纪欧洲人对“民主”的认识有何变化。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国王受到限制的具体权力。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图示以及所学知识,列举两项限制总统权力的措施。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2017-12-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制度的有序化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赋人权是人在生存方面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谋求安乐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公民权以天赋人权为基础,政治制度的设计要以个人作为最基本的考虑单位。宪法的目的是引入限制,使人们遵守限权宪法的一般规则。宪法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政府只能接受宪法的约束。

立法机关不得制定剥夺公民权利的法律,代议机关如违反委任其行使代议权的根本法自当归于无效是不言而喻的原则。如否认此理,则无异于说,代表的地位反高于所代表的主体,仆役反高于主人,人民的代表反高于人民本身。……联邦共和国既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既可以保持内在的生机,又能有效抵御外来敌人的侵扰。……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个部门手中,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必须阻止任何部门篡夺其他部门的权力,不同的部门应该保持依据一个自由政府的性质所允许的那样的独立和彼此分立。

——【美】潘恩、麦迪逊、汉密尔顿等人宪法言论——摘编

材料二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所以,试种一下吧!”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三   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Ⅰ(岳麓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落实法的精神,美国宪法做了哪些顶层设计?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法国“试种”英国“椰子”在19世纪70年代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结合材料三,德国“试种”的英国“椰子”有何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英法德试种“椰子”给你留下什么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唯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间接民主”取代古代“直接民主”的主要原因。
2019-11-0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程朱理学把“理”当成最高的本体,把宇宙实体和宇宙规律与儒家伦理的原则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上,“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虽然这个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有其很强的道德规范和指导功能,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所抑制的。因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所以,从理学到心学,宋明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内在的展开。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材料二:宋明理学曾在启蒙运动时期被广泛推崇。伏尔泰就曾指出,“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当然,伏尔泰为了达到反对宗教神学的目的,对中国文化和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赞美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就其结果而言,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极度赞美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倒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麦克尼尔《世界史》等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推崇宋明理学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能与欧洲启蒙思想“等量齐观”吗?说出中外启蒙思想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影响有何不同?
2024-01-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课绩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指出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察举制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出现是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考察有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中国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
2024-01-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湾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
2023-12-04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7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它的宗旨是“实现下院的彻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实地代表联合王国的全体人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协会在全国各地设有几百个分会……它是近代第一个工人政党的萌芽。

——《英国宪章运动爆发》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在欧美国家先后诞生了一大批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政党,如德国社会民主党(成立时为德国社会民主工党,1890年10月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工人党、瑞典社会民主党、意大利工人党等。……各国政党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合法斗争、维护工人切身利益、反对内部“左”的和右的倾向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特点和主要影响。
(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间有何联系?
(3)材料三反映出无产阶级斗争出现了怎样的新趋势?
2023-03-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收集了一些法律条文。

甲同学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整理如下:《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乙同学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看到了下列条文: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程度。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请回答:
(1)根据甲同学搜集的信息,概括说明“秦律”有哪些特点?
(2)从乙同学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中,你认为哪些规定值得肯定?
(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和罗马制定法律的相同出发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秦朝法律的认识。
2020-11-1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