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印刷术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显著的。用统一本国语言印刷的文本资料降低了知识信息的解码成本。15世纪中期,欧洲会识字的男人还不到10%,但到17世纪早期,已经有超过30%的男人和10%的女人会读写了。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较高级教育的状况,僧侣因此被排除出重要的职位。此外,为解决印刷行业的利益冲突,1469年威尼斯通过立法,规范了印刷商在指定时间段里印刷和销售一本指定的书籍的权利,这成为知识产权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

——据余军华、李贞芳《印刷术与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学视角的解读》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及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有何价值?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欧文化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五百人)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   下表是某学校高一学生对于英国和美国代议制形成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美国组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

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的罗马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权利法案》的颁布有何实质意义?你认为材料三中英国组要得出最后的结论,还要补充哪些史实?(至少举两例)
(4)材料三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是指什么样的国家?
2020-12-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反映英国政体的一幅流行漫画。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材料四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重大现象?这说明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这说明美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4)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5)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
2024-03-1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沅江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法律作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嬗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最早成文法和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主要不同之处。
2024-01-0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2023-08-14更新 | 179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马帝国第一任元首)屋大维没有照搬希腊模式,他将希腊模式和罗马传统结合了起来。元首制就其内容而言是希腊化的王权专制统治,但却披上了罗马共和的外衣,堪称一种特殊的杂糅政体,是一种隐蔽的君主制。元首制和罗马早期的王政有所不同,后者是由元老院选举产生国王,而元首制是元首选定继承人,由元老院在形式上确认。塔西佗认为,元首制代表着可接受的有法定任期的政府形式,而在希腊人的眼中,元首制就是君主制,屋大维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实行元首制的罗马帝国前期,被认为是罗马史上最为稳定和繁荣的时代。

——摘编自何立波《希腊模式还是罗马传统——跨文化视域下下的罗马元首制》

(1)根据材料,概括罗马帝国初期元首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马帝国初期元首制的影响。
2023-07-05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收支结构而言,清代前期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咸丰以后,田赋(地丁)收入与原来相比相差悬球。同时,盐课、关税、杂赋等传统收入在岁入总额中的比例亦大为降低。与此相反,新增加的厘金、洋税却一跃成为收入大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央设立财政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户部改为度支部,并将原有的14个清吏司改为田赋、漕仓、税课、管椎、通阜、库藏、廉体、军饷、制用、会计10司,并规范了度支部及新设10司的职掌。奏销制度在清代前期已经较为完备,但毕竟与具有现代色彩的预决算制度有别。因此,清末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仿泰西之法”实行预算。光绪三十二年七月,清廷宣布了预备立宪事宜,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实行预决算的氛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宪政编查馆、资政院始提出清理财政的具体计划和预决算进程。

——陈锋《清代财政的近代转型》

材料二   随着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审议通过《颁布暂行税则的决议》,废除国民党政府各项苛捐杂税,形成了以农业税为主,商业税、工业税为辅的税制结构;实施税则贯彻阶级原则,征税对象以地主为主,对贫苦劳动人民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并于1929年颁布《兴国土地法》以更正土地没收对象,实现了税收征纳从凭借“政治权力”向遵从“国家税法”的根本性转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税收遵循“先予后取”原则,将生产自足与“取税于民”相结合,征税对象由最初的地主、富农转变为一切有收入的人,征税原则从“合理负担”过渡到“普遍纳税”。解放战争开始后,解放区由分割逐步连成一片,地方经济也由自筹自用、自给自足,逐步走向财税制度的统一。

——林源《中国百年税制体系的演变》

材料三   1981年推出的税制改革总体设想基本指向是打破“财政集中过度、分配统收统支、税种过于单一”的传统体制格局。通过“复税制”的建立、“利改税”的分步推进,一系列新税种的建立,同时又通过全面调整工商税制、恢复和改进关税制度和完善农业税等举措,初步建成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税制体系。1994年,新一轮税制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全面改革劳物和劳务税制,实行了以比较规范的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并行,内外统一的货物和劳务税制。第二,改革企业所得税制,将过去对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第三,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将过去对外国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中国人征收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第四,大幅度调整其他税收,如扩大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等。

——根据郭朝蕾《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的税制变还与发展》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财税近代化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税收措施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税制改革的趋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者马大正先生曾敏锐地指出,当代中国继承了两项举世瞩目的历史遗产:一是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二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而两大遗产相互嵌入的平台,就是边疆地区。历史上边疆地区的发展既相对自成体系,又呈现出国家层面的整体性。历代边疆治理政策呈现出波动性和延续性的结合,但总体而言是一脉相承的。汉代在西北边疆治理上卓有建树,唐代大体沿袭了前朝的治边理念,并结合时代特征有所损益,形成了以“羁縻”为特征的治边体系。

——摘编自黎镜明《汉唐西北边疆治理刍议》

材料二   在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允许保留原有的奴隶制,允许在本地区或本民族内部有自主权,实行羁縻府州制度。羁縻府州的建署大多以各少数民族的部落为单位,不同于内地的以地理为划分,府州官不由朝廷派遣,多由其首领担任,实行世袭制。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这就构成了唐朝的“一国两制”。体现了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唐代还采取积极开发政策,如发展屯田和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对西北边疆治理的相关史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唐代边疆治理有何特点?产生了哪些的积极作用?
2023-11-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的建议被采纳之后,尊儒、教育、选士三者之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此,汉朝太学、地方官学、私学等各类学校相继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儒家经籍为基本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系统。太学是汉代中央官学的主体,这是一所学校儒家经典的高等学府。地方学校是指设在郡国的官办学校,主要任务在于奖进礼乐,推广救化,宣传孝悌等封建道德。

——王建军《中国教育史新编》

材料二洋务派在创办洋务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旧人才的明显缺陷,因而迫切期望有一种既能恪守封建之道又能懂得西文西艺的洋务人才,于是他们在不改变传统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外国语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等;一类是技术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上海电报学堂等;一类是军事学堂,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等。从这些学堂的类型,大致可以看出洋务派对洋务人才的基本要求,也可以看出洋务教育对西方文化的基本选择。

——王建军《中国教育史新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新特点,简要评价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余伯沆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在共产党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为此中共在特区以“三三制”原则建立民主政权,即在政权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49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同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俞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三制”的特点与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就其发展过程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