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这一时代,地球仪、望远镜等科学仪器以及各种标本成了人类理性和希望的象征,为了实现知识的体系化并作出分类,欧洲各大学都建立了附属植物园和博物馆。与自然(物)的发展和解放相对应的,是人的解放,而且以个人为基础的自然法的人权思想,还把教育看作是人权的一部分。1792年,由孔多塞起草以公共教育委员会名义向国民议会提出的《关于普遍兴办公共教育的报告及其法律草案》指出,“更加完善的图书馆,资料更多的博物馆标本室,规模更大的植物园、农艺园等,也都是教育手段”。在经过产业革命到了19世纪后半期以后,近代国家体制形成,国家掌握了教育的主权,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整顿和建立近代公共教育制度的时代,与此同时博物馆被有系统地加以整顿,从而体现出国策启蒙的性质。

——摘编自日本学者伊藤寿朗《博物馆概论》

材料二在中国,把“博物”一词视为一门学科滥觞于19世纪的后半叶,1848年,晚清名臣和学者徐继畲在他所著的《赢环志略》中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军事博物馆和历史文物馆。其后,康有为和梁启超都先后发表建立博物馆的观点,以开启民智、富强中国,得到了光绪帝的赞同与支持。1905年,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建立起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了方便观众参观,张謇认为博物馆应当将收藏与陈列分开。1912年,在蔡元培的主持下,中华民国的第一个国立博物馆,即国立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国子监旧址成立。1933年4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南京成立,其宗旨为“汇集数千年先民遗留之文物及灌输现代科学知识之资料,为系统之陈列,永久之保存,借以为提倡科学研究,辅助民众教育”。中共在苏区和解放区都兴办了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宣传党的政策,鼓舞民众的斗志。

——摘编自马立伟《博物馆志愿者教育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博物馆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历史发展与博物馆兴起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3-04-19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与唐人口密度最低地区比较(单位:人/平方千米)

西汉

郡国

密度

密度

郁林

0.56

广西

0.06

辽宁

合浦

0.81

广西

瓜伊沙西庭

0.16

新疆

祥柯

0.84

云南

肃甘

0.33

甘肃

南海

0.96

广东

灵盐夏胜

0.59

宁夏、陕西、内蒙古

交趾

1.02

越南

0.65

广西

唐玄宗时期新建州县

时间

新建

今属

时间

新建

今属

735年

巴川县

四川

741年

尤溪县

福建

736年

汀州

福建

742年

青阳县

安徽

737年

唐城县

湖北

743年

唐年县

湖北

738年

明州

浙江

744年

太平县

安徽

740年

歙州

安徽

745年

浦阳县

浙江

汉至唐各地水利工程数量表

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云南合计
181945111411156
三国210111133224
4122312116
南北朝138421120
94311124227
321132244151812442029471253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表中反映的现象。
(2)根据材料排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出唐代经济发展有何突出特点,试说明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通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中国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在此之前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编自叶文宪《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地方行政体制设计安排是否合理,关系到国家的统治权力是否完整,也关系到地方政治是否安定和能否按划一的规程进行正常运转。秦代已形成了一套系统地方管理体制,对以后各代的地方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刘素娜《浅析秦代的地方管理体制》

材料三   唐代科举是一种荐举性质的考试制度。宋初围绕消除荐举因素,对科举考试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细化完善。由多名考官分工负责,考官实行锁院制,考官及考试相关人员亲属实行别试,特别是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和誉录的办法,取消公卷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科举考试变成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纯粹考试制度。

——摘编自卓进、蔡春《论唐宋科举考试性质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政治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系统地方管理体制”。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科举考试规则变化的主要环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考试制度的积极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民间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比如宋代有四大书院之称的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书院的主持人多为名师宿儒,他们既热衷于从事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工作,又积极从事学术理论的研究与传播。书院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书院的资金主要来自官府的赐田和赐币以及民间捐输,也有部分来自书院自营收入。随着书院影响力的扩大,政府也加强了对书院的控制,书院的官学化色彩愈加严重,书院走出的学生主要还是参加科举,同治光绪年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已经与科举合为体的书院,也一并成为历史。

——摘编自刘河燕《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特点分析》等

材料二   现代大学理念在历史上有三次重大转变:从英国模式到德国模式,再到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开启“博雅教育”的先河,始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两校均创建于中世纪),学生在大学要学习经典文科课程而非“有用”课程,因为大学是学习“做人”的地方。到了19世纪,德国开创了一种新的大学模式——研究型大学模式,与英国模式不同的是,在研究型大学中,教学和研究是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是为了创造新知识,不是简单地存储已有知识。早期的美国大学模式完全是按照英国模式建立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美国大学发生了重大变化。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大学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注重科学技术,不再是《耶鲁报告》中强调的经典课程了;第二,注重研究,不再只强调教学;第三,来自政府和私人的大量资金涌入大学。

——摘编自钱颖一《大学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的特点,并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国古代书院与近现代西方大学在育人理念上产生不同的原因。
2021-11-27更新 | 22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贵川桂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皇帝

材料四《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一下黄宗羲的观点和雍正帝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3)材料四主要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4)材料三中雍正帝的观点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6 . 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古代中国农村                    图2 19世纪后期
的家庭纺织                                 经营样布的商铺

材料二:


材料三: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年更达到142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材料四:荣毅仁,从20世纪30年代起即投身于民族工业,成为中国拥有20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工厂的荣氏企业代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许多重要时刻,荣毅仁都对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让申新各厂的纱锭迅速转动起来支援国民经济的恢复;抗美援朝时积极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1957年1月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受毛主席委托专程到上海为荣毅仁“助选”,他也顺应民心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国门开放之初,荣毅仁创办“中信”公司,被邓小平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荣毅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海外亲友的帮助,为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做了大量工作。

——蒋颖、王红梅《“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一生》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图片,回答材料一图一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读材料二图片请列出材料二中的五种经济成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4)荣毅仁的企业发展中,在不同的阶段他可以巧妙地利用哪些有利的条件?
(5)据材料概括指出荣毅仁为什么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6)从他的创业经历中,你对“创业”有哪些认识?
2019-08-1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00年,英国的人均收入大约只有8~9英镑,1750年左右增长到12~13英镑,到19世纪初已经增长到21.6~23.4英镑,正是由于人们收入的增加,才使得商业化的休闲方式与休闲消费品被普通人所认可接受。此外,伴随着收入同步增加的生活压力。成为休闲理念形成的基石。随着这一时期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开始替代农村成为最为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休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代替农村成为引领休闲制流的“领头羊”。同时,现代市民意识开始觉醒,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提出的“天赋人权”等思想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认同,打破了原本不同阶层中所存在着的休闲方式差异,让休闲的理念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摘编自蒋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生活转型》

材料二   工厂制严格规定了工人们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英因政府还制定了各种工厂法案,在规定劳动纪律的同时,保证了工人们的休闲时间。英国人的休闲生活得到了很大发展,从工业革命前以宗教庆典和各种节日庆祝活动为主发展到工业革命期间的餐饮娱乐休闲、文化休闲、演艺观赏休闲、体育休闲和旅游度假观光等多种休闲娱乐方式共同发展,娱乐休用业的资本也越来越大,人们的休闲生活更多地体现出一种买卖关系。

——摘编自马婕好《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休闲生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英国民众休闲生活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民众休闲生活的特点。
2023-08-03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华工为美洲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材料二

材料三   大部分华人在美国干着又脏又累的劳动,而要求的工资却很低廉,这往往容易与其他的底层劳工产生矛盾……排华运动的根源是美国人对中国和华人文化了解太少。美国人用“异教徒”、“偶像崇拜者”、“未开化的人”等侮辱性语言称呼华人。……由于种族歧视的存在,华人被侮蔑为“拖着长辫的怪物,被指责为剥夺了当地居民的工作机会。

——《美国历史上排华的若干原因》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华人移民对美国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2)材料二以载体分属于何种史料类型?分析其史料价值。
(3)据材料三,思考为什么华人为美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却遭到排斥呢?
2023-04-17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6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5大核心考点+50道高频非选择题)(统编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年北洋政府公布《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案》,标志民国考试制度建立。19166月成立文官高等试典委员会,举行第一次文官高等考试。规定年满25岁的中国男子,在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教育部指定的国外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学习3年以上,具有毕业文凭者才能考试。考试分4次,并规定:凡中等以上学校毕业,或具有相当资格者,可免甄录试。初试合格者,送官署学习两年后可直接参加下次大试。大试和口试及格,依《文官任用法》任用。这次考试因袁世凯暴毙,政局混乱,许多人没有被任用。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考试院作为主管考试的最高机关,掌握着国家机关人员的考试和铨叙。南京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考试法》《典试法》《监视法》等法律法规。这一时期的文官考试,赋予女性参加考试的权力。在考试的内容科目上,以1931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的部分试题为例,此次高等文官考试共分为国文、民法、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学、财政学等八个科目,除国文外,其他科目均属于现代科学知识范畴。据统计,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普通考试录取6738人;高等考试录取4069人;特种考试录取155220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重重矛盾,往往将中央所派遣的官员看成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事渗透而拒绝实施文官制度。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
2021-12-2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湘鄂冀三省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