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1 . 如图反映的是1960一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折射出(     
A.外来人口成为美国人口的主体B.欧洲殖民国家加紧了对美国的渗透
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移民方向D.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不断增强
2023-04-29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甘蔗被带到了新世界。17世纪40年代以后,英国殖民者在蔗糖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开始发展大型蔗糖种植园,这种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导致巴巴多斯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种植园主为获得稳定的劳动力供应,开始大批进口黑人奴隶,为更好地管理黑奴,巴巴多斯议会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案,通过限制逃亡、暴力合法和确定黑奴不动产的方法,从而建立了黑人奴隶制。

随着甘蔗种植获得的高额利润的诱惑,所有英属、法属岛屿都不可避免地遵循巴巴多斯的模式,逐步从欧洲的白人农民社会转向以黑奴为基础的种植园社会。欧洲人在美洲建立起近代黑人奴隶制,而其源头便在巴巴多斯。蔗糖不仅对欧洲人在西印度的殖民模式有革命性的影响,而且对非洲黑人造成了严重的苦难,也成为日后白人种族主义的起源。

材料二   巴巴多斯共和国,简称巴巴多斯(Barbados),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东端。面积大约431平方公里,人口28.8万(2021年),其中90%以上为黑人后裔,2%为欧洲移民后裔。

16世纪前为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和加勒比族居住地。

1518年,西班牙人登岛,10余年后葡萄牙帝国入侵。

1624年,英国将巴巴多斯岛划为殖民地。

1627年,英国设总督管辖,并从西非贩来大批黑奴开辟种植园。

1834年,英国被迫宣布废除奴隶制。

1958年,加入西印度联邦(西印度联邦于1962年5月解散)。

1961年10月,实现内部自治。

1966年11月30日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2021年11月30日,巴巴多斯取消英国女王的国家元首地位,宣布改制为共和国,迎来有史以来第一位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巴巴多斯为代表的殖民地在17世纪以后蔗糖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巴多斯人口构成结构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3-06-02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地位的变化趋势。图中变化趋势可以反映(       
A.国家政策的变化主导了两条丝绸之路地位的变迁
B.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阻碍了陆上丝绸之路
C.朝代更替是明末清初海、陆丝绸之路下降的主要原因
D.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使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
4 . 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圣谕。清朝乡约基本延续明朝模式,但由明太祖的“六谕”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这一变化反映了(     
A.伦理道德观念日益强化B.教化与法律合流的发展趋势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D.封建政府开始重视基层教化
5 . 唐代科举制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诸科;明朝时经义、诗赋、策论虽并同为科举考察对象,但将经义置于统摄地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儒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
C.官僚政治角色发生变化D.科举取士程序走向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变化比较。这说明(     
天宝元年
(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
(806—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
占全国户数
比例(%)
北方373665286688776.836.52
南方3117624150654851.6863.48
A.北方人因战乱大量南迁B.南方户数呈现增长趋势
C.经济重心完全转到南方D.政治局势影响户数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止。而到了唐代,士庶不婚现象被打破,婚姻中重财的风气逐渐加重,并蔓延到社会下层,“聘财”与“嫁妆”在婚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社会上才子佳人的观念兴起,文人才子成为理想的择偶对象。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的平民化趋势
C.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D.等级制度被打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的税收支付经历了由缴纳实物(如田赋缴稻谷等)到缴纳货币(如明代“一条鞭法”改革后主要纳银)的过程。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B.农业经济衰退
C.重农抑商政策破产D.商食官模式产生
9 . 某中学历史文化学社在搜集中美关系史史料时,找到了某研究机构对现代以来一段较长历史时期内中美两国双边关系的研究结果,如下图,图中曲线表示的是这段时期内中美关系的走向,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博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赋役货币化,人口流动相对自由。在农村,农业商品化增长,冲击了自然经济,地主和佃户关系出现新变化;在城市,随商品经济繁荣工商业城镇兴起,出现了新型手工工场;商帮崛起,形成全国性市场网络,社会经济结构转向农工商并举的多元经济结构。人们与市场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关系由对人的依附关系转向对物的关系,旧的等级制逐渐分解,出现新的社会分层;以白银为主币的货币经济极大扩展,商业性行为几乎成为全社会取向,国家丧失了对货币的控制权,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儒学平民化趋势明显,上层文化与世俗文化交融,形成多彩的文化现象,单一的农业社会结构正在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变。

——摘编自《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随近代工业出现,我国封建社会结构缓慢变化。1949年后,我国农民占89.4% ,直到1978年仍占82.1% ,基本还是农业社会;1953年,随“一化三改造”,形成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社会阶层结构;1960 年,为应对经济困难,我国严格限制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1978年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80 年代后期,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在全国,非农产业职工已占53. 1% ,按国际惯例我国已不是农业社会;随户籍制度调整,农民、工人分化,我国产生了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经理人等新的社会阶层,一个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

——摘编自《我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晚明社会结构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作者对晚明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简析建国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