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各国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

材料一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二   1855年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为标志,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公务员制度诞生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到1927年,“吾国政治恶劣,强半由于官吏贪墨,贿赂公行”。有鉴于此,南京国民政府用考试录用和有效的管理方式澄清吏治,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必然成为其亟须进行的事务,正如国民党中央党部纪念周的报告辞中指出的那样,“至于我们今后实行总理所定的考试制度,当然是为的拔取党国的人才而考试,为的澄清全国的吏治而考试,为的实现总理的三民主义而考试”,由此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摘编自张玲《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材料三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时间,并分析英国文官制度让“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并对比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有何不同?②指出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趋势和意义。
2022-10-11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钢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由来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

——萧一山《清代通史》(1923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935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材料四   伯兄(指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何树龄)书》

材料五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特点?
(2)材料三、四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请概括之。
(3)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五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1-09-0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监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太二世采取了什么措始?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9-01-30更新 | 7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4 . 海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描绘清朝福建省《福建全图》(1862年)


材料二:《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汇集了清朝皇帝围绕台湾事宜颁发的各种谕旨,从顺治朝到光绪朝总计达2400多件,涉及各个方面。满文台湾档案,主要集中在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这些档案以清朝国语的形式详细记载了台湾的政务活动。其记载从康熙朝开始,清政府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从康熙统一台湾后,台湾的考生就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一直有固定的录取名额,档案中也有台湾县、凤山县考中举人的名单。还记载台湾震灾、水灾情况及清政府进行赈济的奏折。

——摘自《中国档案报》


(1)依据材料,概括清朝政府治理台湾的特点。
(2)你认为研究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有何现实价值?
2023-11-2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我国自古便有着“文书御天下”的传统,随着朝代的发展,文书已经具有了多样化的形式载体和较为明显的政治性表达特性,为其广泛参与国家行政管理事务奠定了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文书政治”

材料一   魏晋以后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文书机构。到了唐代,文书的撰制工作由草拟、审核、转发执行三个独立机构共同完成。皇帝的诏书,要经过最高议事机构“政事堂”开会议决,经皇帝划“敕”,再加盖政事堂的印章,方可生效。从唐太宗开始,专门选拔一批名儒学士,充当皇帝新的文书人员,他们直接受皇帝的管辖,有时就取代了中书、门下的职能。明清时期,皇帝私人的办公厅成为最高命令的撰制、发出、收受机构。

——摘编自何庄《从古代诏敕制度的演变看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材料二   清代的官方文书

题本(盖有官印的官方报告)     奏本(不盖官印的官方报告)                  奏折(皇帝与官员的私人通信)

先秦时期尚无明确的文种(文书种类)名称,秦汉以后,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文种是“谱牒”而非诏令。唐代正式公文达到了15种,更加规范,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出现了特殊的“堂贴”。宋代公文文种全方位增多,地方官府间及中央与地方间文书往来远胜前朝。元朝皇帝专用文种诏令分为蒙诏和汉诏,以蒙诏为主体。明清新增了口谕、手谕、廷寄等文种,可以绕开文官政府直接下达,臣子上奏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奏折”,可直达御前。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

——摘编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文书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村大墓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群臣遵其遗诏葬于霸陵,但霸陵的具体位置并不确定。

元代学者骆天骧在《类编长安志》认为:“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这个说法一直被后世沿用。但是,2011年考古专家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了其为霸陵的可能。

江村大墓在距离凤凰嘴2000米的地方,考古专家发现了该墓平面为“亚”字形大墓。“亚”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考古专家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下图:


江村大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器和铁器数量较少器较小,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铜印章刻有“车府”“器府”“中司空印”等隶书文字,表明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这样的官署、府库大约有100多个,领导这些官署的一定是皇帝级别的墓主人。据此,江村大墓最终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西汉十一座帝陵名位问题全部解决。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1)阅读材料,概括指出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的理由有哪些?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江村大墓印证了汉朝的哪些时代特点?

7 . 70年前,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建立,开启了人类合作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逢之歌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接受各国代表的签字认可。按照四个邀请国英文字母的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董必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唯一代表,郑重地在文件上签字。签字仪式结束,根据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相逢之歌》填词而成的《联合国之歌》在会场上响起!“奋起解除我国的束缚,在黑暗压迫下,人民怒吼声如雷鸣,如光阴流水般无情。太阳必然迎着清晨,江河自然流入海洋。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子孙多自由光荣。”《联合国之歌》的名字原来是“相逢”!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么?!董必武静静地思考着......

——黎风《联合国里大决策内幕揭秘》

材料二重返之旅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1951年,美国操纵第六届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代表提出的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提案,并通过了“延期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1961年,第16届联大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对美国为阻挠恢复新中国合法权利而设置的重重障碍的重大突破。1971年7月,美国仍然继续阻挠联合国正确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1976次全体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2758号决议。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时,风度翩翩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正式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他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与文采,更体现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风度和气质,使新中国代表团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完成了在联大的首次“亮相”。

——《羊城晚报》

材料三维和之美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25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忠实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无论在战火纷飞的马里,还是疾病肆虐的刚果(金);无论在炎热无比的苏丹,还是险情重重的黎巴嫩,处处活跃着中国维和军人的身影。据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宣统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军队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178人,先后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宝贵生命。中国维和官兵新建、修复1.1万余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400余枚;接诊病人14.9万多人次;运送各类物资器材110万吨,运输总里程1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0圈。

——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曲折历程反映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变化?分析新中国代表团在联大首次完美“亮相”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对此,你有何认识?

8 . 法律和教化。

材料一   董仲舒《决狱》曰: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论曰:“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也,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垢父也。……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宋)李昉《太平御览·第六卷》

材料二   罗马法虽属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由于它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因此它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属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其影响更加显著。


(1)概括材料一中判决案件的两种结果及依据分别是什么?这种现象反映出西汉法律实施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图中①②③④任选两个国家或地区说明其在法律建设上的主要成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识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概括为两项,言简意赅:“秦灭六国为吾国政治史上空前之巨变。政制则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第二项之中,实还包含有另一要项,即赵翼在《廿二史记》借“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所申述的由“世侯世卿”,改为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制”。

——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

材料二   在西周的存续期间,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都采取了有效的统治政策。如对西部管理贯穿西周统治始终,早在周文王的时候,通过“伐犬戎”“克密”“伐崇”基本扫除了西部的不稳定因素,并通过分封将这些地区纳入西周的统一之下。汉初在政治体制上部分地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但面对当时形势,又不得不重拾分封制。回顾汉初半个世纪的历史,即从公元前202年汉朝初立到公元前154年平定“七国之乱”,汉王朝一直为分封制所困扰,正如当代文学家吕思勉说:“封建者,过时之制也。汉初用之,虽一收夹辅之效,然其势终不可以复行。”

——摘编自尚绪芝《西周、汉初分封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相同。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四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结合材料四,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2021-09-1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