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材料五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善皆本者”。
(1)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简述促进这些新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
(3)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4)材料五黄宗羲的观念相比于材料四的观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简单评价黄宗羲的这一观念.
2016-12-12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内蒙古海拉尔市第二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 1870 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 1870 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材料三 表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姓名看法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的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请回答: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主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019-02-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粮”“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病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材料三:尚明轩(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顾问)曾说:“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的革命主张。”

(1)材料一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这种理想社会的经济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与孟子相比,康有为的民生主张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2018-01-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江泽民

(1)概括材料一中无产阶级的主要任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革命的第一阶段”具体指什么历史事件?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时列宁主张采取什么方式?最终主张建立什么性质的政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毛泽东找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列举两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毛泽东“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史实。

5 .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都遇到过一些困难,应如何调整方向,应对挑战,各国领导人见仁见智,尽显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上普遍存在焦灼情绪。……《人民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有的文章说:“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如果任其自由发展,还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在这个历史关口,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沉着应付国际格局,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号召加快经济改革,加快发展。

——摘编自萧冬连《中国改革是如何越过市场化临界点的》


(1)材料一中列宁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的?概括指出1921年前后苏俄农业政策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焦灼情绪”的国际国内背景。指出南方谈话之后,我国明确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为克服严重的国内危机,采取的措施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2021-05-01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新世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八日

材料二 下表是洋务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任职情况

代表奕䜣(满)曾国藩李鸿章沈葆桢张之洞左宗棠
职务领班总理
衙门大臣
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
北洋通商大臣
两江总督
南洋大臣
两广总督
湖广总督
闽浙总督
陕甘总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曾国藩提出该奏折的背景,并说明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洋务运动的特点,并分析指出这些特点有何影响。
8 . 材料一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1694~1778)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巴比伦公主》


材料二 “下列种种才叫做自由权利:在你睡觉时,你能获得保证,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又获得保证,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楼,或驱入沙漠……。这些权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三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所以,试种一下吧!”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四   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Ⅰ(岳麓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上述评述是否可信?为什么?
(3)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法国“试种”英国“椰子”在19世纪70年代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4)结合材料四,德国“试种”的英国“椰子”有何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英法德试种“椰子”给你留下什么启示?
2016-11-18更新 | 8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内蒙古包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亲自到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

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

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

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

材料二 大众网报道,2018年是孔子诞辰2569年,备受关注的35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即将举行。其中,201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将于927日晚在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剧场举办,此外戊戌年祭孔大典将于928日上午在曲阜孔庙举行。926日至28日,“孔孟之道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学术会议暨中秋儒学会讲将在孔子研究院举办,届时CCTV将进行现场直播。

材料三 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做程朱理学。

——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历次祭孔活动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如此祭孔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祭孔活动有哪些创新?这对儒学发展有何益处?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分析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0 . 政治与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请你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摘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       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四       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强大必须依靠其制度创新,特别是像英国这种规模的国家要想争当世界第一,就必须始终掌握领先的法宝,必须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引领世界潮流,制度创新能力由此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五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出现的进步作用。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什么法律原则?
(3)材料三体现出的法律制度有何特点?在我国,对这种制度进行否定的第一部法律文件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制度方面创新的表现和实现途径。
(5)结合美国政体的有关内容分析论证材料五的主要观点。
(6)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出中外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