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历史与教育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史教科书(部分)

书名相关说明出版机构
《朱氏初中本国史》本书在叙述各时代民族演进史迹时,特别注意于发扬我国民族精神和表彰我国民族对于世界文化贡献的事实世界书局
《高中本国史》(1)我国民族之拓展,(2)历代文化、政治、经济、社会之变迁,(3)外交失败之经过。尤注重讨论现代各项问题,期求得我国应付世界事变之妥善方案开明书店
《初中新本国史》本书唯一目标,在叙述我国历史演进的程序,并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性,借以引起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爱护国家的观念……叙述历代受外族压迫抗争的情形特详,借以激起其爱国信念,使努力于雪耻工作,以谋我民族的复兴世界书局
《新编高中本国史》其于近世以来外交之失败、政治之纷更、社会经济之变动,尤根据现代社会之趋势,详述其因缘,期使读者明白我国现状之由来……对于民族复兴有关的教材,例如我国民族之何由强盛何由衰落;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占的地位……均不厌求详,期有以唤起民族精神,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中华书局
(1)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教科书内容的特点。
(2)结合历史背景,试对这些历史教科书进行简要评价。
2022-07-09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0世纪中期,基辅罗斯与波罗的海地区和拜占庭进行贸易,在政治和经济上,基据罗斯深受拜占庭的影响,一些新词汇也进入到俄语中并被广泛使用,例如十字架、修道士、哲学、逻辑性等。13世纪,一些来自蒙古突厥语系的词语被俄语所吸纳,成为了俄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的与游牧生活有关,如长袍、托运队,有的与国家架构、贸易相关,如国库、商队、可汗。17世纪末18世纪初,彼得一世决心打开通向欧洲的窗亲自前往西欧学习,随之而来的词汇包括司令部、港口、船舱、船舵等。18、19世纪,俄罗斯宫廷崇尚法国文化,法语成为俄国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大量法语词汇融进俄语中。其中有的属于生活领域,如长沙发、衣帽间;有的属于艺术领域,如演员、芭蕾;还有政治、法律及军事名词,如行政区、议会、仲裁、侵犯版权、军队。

——摘编自王晓华《俄语外来词的多维度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语在吸收外来词上表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使俄语词汇不断丰富的主要因素。
3 . 博览会

材料一   1849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提出要举办万国博览会(首届世界博览会),以向世人展现时代的荣耀。博览会要展示每个国家的产品,应有尽有。等到一切打算都有了头绪,他召集了一个委员会,公布其计划大纲,得到委员们的赞成。大厂家热烈拥护,殖民地和东印度公司表示赞同,各大国踊跃送来展品。议会经过讨论后,通过了将博览会设在伦敦海德公园的议案。18515月,在灿烂夺目的场景与欢欣鼓舞的气氛中,万国博览会由女王主持了开幕典礼。

——摘编自(英)里敦·斯特莱切《维多利亚女王传》

材料二   1906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决定在中国举办博览会。自1908年春起,他几乎一直把筹备南洋劝业会(即博览会)作为其工作重点,任命江苏绅商张謇为南洋劝业会“总理”,具体负责筹备事宜。端方要求所属各部门认真落实,又直接给上海、苏州等地商会去函,请求认购商股,共襄盛举。随后他又电函张之洞、袁世凯,希望他们在北京斡旋以使之成。19097月,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后仍在为南洋劝业会操心费力。19106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商品博览会如期在南京隆重开幕。南洋劝业会的展览持续了6个月。当年获奖的一些产品后来大都成了饮誉海内外的名优特产。南洋劝业会吸引了中外客商十万多人与会,周边地区前来参观游玩的市民更是不计其数。

——摘编自张海林《端方与清末新政》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近代博览会所折射出的中、西时代特征。要:依据材料和题目要求提出一个论点,依据论点进行论述(分别概括近代中、西方举办博览会的特点,分析原因),最后进行总述。
2022-05-02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论述题15题)(北京专用)
4 . 律令制度是日本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公元700年前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从归国的遣唐使、留学生口中得知唐朝“法式备定”后,统治者决意改革政治制度,编纂法典。757年开始实施的《养老律令》(“养老”为当时天皇年号)篇目与唐《永徽律》完全一致。律是定罪量刑的刑法典,日本律的条文与唐律差别不大,只是做了轻微修改,如减轻刑罚。令是行政制度和规则,日本在唐令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日本班田收授规定贵族的属民、奴婢按农民标准的三分之一授田,而唐朝均田制奴婢不授田,这是由于唐朝奴婢数量少,没有必要专门作出规定;日本贵族占有大量奴婢,为减轻贵族对新制度的反抗,需要给予适当宽限。再如唐朝州、县官员全部由中央任命,日本国、郡、里三级地方行政长官除国司由中央派遣外,郡、里长官都由当地有势力的豪族地主担任。

——摘编自何勤华主编《中华法系》等

阅读材料,概括公元8世纪日本律令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以上特点形成的背景。
2022-07-10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5 . 社会

材料   下表是反映明朝中后期某些地区社会状况的史料

《名山藏 ·食货》当时人皆食力,市廛之民,布在田野,妇织男耕,儿女辈亦携筐拾路遗,挑野菜。而今人皆食人(指工资劳动者),田野之民,聚在市廛,奔竞无赖,张拳鼓舌,诡遇(用不正当手段追求)博货,诮胼胝(老茧,代指农民)为愚矣。
《云间据目抄》吾松(指松江府)素称奢淫,黠傲之俗,已无还淳挽朴之机,兼以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曹时聘的奏书(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坊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五杂俎》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山西)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福建通志》泉州枕山负海……负山之民,垦辟硗确(土地坚硬贫瘠),植蔗煮糖。地狭人稠,仰粟于外。
《嘉定县志》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选择三个角度,概况明朝中后期社会状况的特点并加以说明。
2023-07-07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6 . 历史研究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利簋及其铭文拓片
利簋说明:出土于陕西临潼的西周青铜器,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33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右)事(史)利(利乃作篡者名)金,用作檀公宝尊彝(用以纪念先祖檀公)”。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家采用碳14测年法,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框定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范围。天文学家依据利簋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星”(木星)在中天的天象,用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表》,参照《国语周语下》等文献记载的日月星辰位置的天象记录,结合文献、考古信息和天文的密合程度,在推算出的几个时间中,最终选定武王伐纣的最优时间在公元前1046120日(甲子日)。
②“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

——《尚书牧誓》

材料二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朝觐年班和联姻政策。

材料三   

   

材料四   1960年,石油工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发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吃大苦,耐大劳,铸就了铁人精神,这反映了那个年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2018年,中国某大型企业实验室悬挂的标语写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这一标语弘扬了自主创新精神。

(1)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①②能得出什么结论。简述专家对“武王伐纣”时间界定研究的特点。
(2)依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蕴含的政治智慧。
(3)从材料的史事中提炼两个主题,每个主题运用材料中三则史事进行说明。
(4)分别简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出现的国内外时代背景。
2023-07-28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世界史
7 . 谏议与纳谏

材料一   给事中(门下省谏官)之职,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

——白居易《郑覃可给事中制》

材料二   唐代谏官进谏,有专用之纸,时称“谏纸”,且有“月给谏纸”的制度。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

——摘编自傅绍良《唐诗中的“谏纸”“谏书”“谏草”与唐代谏议规范》

材料三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某次经筵后,皇帝与内阁首辅申时行有一场讨论,其大致内容如下:

皇帝:魏征此人如何?

首辅:魏征事唐太宗,能犯颜谏诤,贤臣也。

皇帝:魏征早年追随李密,又追随李建成,后来又侍奉唐太宗,忘君事仇之人,非贤也。

首辅:魏征所著《谏太宗十思疏》,至今也被视为正直之言,不可因人废言。

皇帝:唐太宗弑兄屠弟、逼父退位,岂为贤德之君?

首辅:纳谏一事为帝王盛美,故后世贤之。

皇帝:魏征大节已亏,纵有善言,亦是虚饰,何足采择。

最终,皇帝决定经筵罢《贞观政要》。

——摘编自樊树志《重写晚明史》等

注:经筵是大臣定期为皇帝讲授经史的活动,以“培养君德,成就帝业”。

《贞观政要》记录了唐太宗求谏纳谏、任贤使能等德政,是明代经筵的重要内容。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谏官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评述万历皇帝与内阁首辅的讨论。
2024-05-10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租者,十一之税也。调者,调发兵车井田之赋也。庸者,岁役二旬,不役则收其资。役多则免调。过役,则租调俱免,无伤于民矣!

——郑樵《通志·货一》

材料二 ……臣查直隶通属地粮共二百零三万四千七百两有奇,丁银共四十二万零八百两有奇,统为核算,将此四十二万零八百两之丁银,均摊于二百零三万四千七百余两地粮之内,仍照上中下三则之田,各计其纳粮轻重之数,而分摊其丁银,永无偏累之患。”

——《朱批谕旨·直隶巡抚李维钧奏》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税收制度各有何特点?
(2)由材料一到材料二,税收制度的变革有何意义?
9 . 侨乡与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广东省的五邑地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位于珠江三角洲西缘,由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县级市、区组成,因为寓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众多,所以人称“五邑侨乡”。早期的五邑海外移民也是去往东南亚,鸦片战争以后改变流向,以移民北美洲为主。当时回国帮助外国公司招聘华工去北美淘金、修铁路的人多数是五邑人,家人串家人、亲戚串亲戚、乡亲串乡亲,于是五邑地区的移民方向发生了变化。

   

       广东省五邑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碉楼是具有防御性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开平是“中国的碉楼之乡”,现存的碉楼有1833座,大规模的兴建在清末民初。侨眷相对富裕的生活被土匪觊觎,华侨成为建设碉楼最积极的力量。碉楼最多的是采用进口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和外国建筑技术建造的,在全国其他乡村地区极其少见。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到拜占庭和哥特式建筑,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建筑、资本主义革命时期的建筑,都可以在开平碉楼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很多碉楼将中式的“喜”“福”“寿”“禄”字形,荷花叶、中国结等图案,糅合于外墙的装饰中。在各村中,最漂亮的碉楼往往是居楼。卧室、书房、卫生间、厨房等功能用房齐全,有的居楼还安装了供水系统、消防系统。

2001年开平碉楼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开平保护管理规定》。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群,属于《世界遗产公约》所定义的“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依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概述近代五邑地区海外移民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开平碉楼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其申遗成功的条件。
2023-08-02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10 . 官吏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进入战国后,诸侯国君逐渐演变为集权专制君主,实行官僚制度。这套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其一,在官吏任免方面,突破“亲贵合一”“世卿世禄”的旧制。选拔官吏,或因军功,或由荐举、游说,或择自侍从养士。被任命的官吏多非贵族,“官无常任”,不得世袭。其二,以玺印符节作为官吏权力的象征和凭据。国君任命官吏时授予玺印,免职辞官时回收玺印。将帅统兵发兵,也须持有兵符。派遣使臣,则用国君授予的“节”,国君颁赐给官吏玺印符节,赋予官吏行使行政、军事、司法诸权以合法性。其三,严格实行官吏岁终“上计”。每年地方官须向国君呈报财政预算。国君采用合券制,年终稽查两片符券所载数目的盈亏。盈者升官受赏,亏者降职问罪,以督促官吏尽责尽力。其四,推广俸禄制。发放数额,依官职高低而有等差。俸禄取代封色,国君可随时任免或调动官吏。

——李治安《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1)概括战国时期官僚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官僚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里的“监”是“掌监郡”的“监御史”。它隶属于御史大夫,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使地方官不敢欺骗和违抗中央。汉初,郡国并行,各郡没有设置监御史这个官职,但中央派人监察地方的作法继承下来。到汉武帝时,在全国置十三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刺史对上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对下主要监察郡守和强宗豪右,从其“周行郡国”可以看出,诸侯王也在督察之列。刺史以六条问事,形成“秩卑”“任重”的局面。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官,虽不是地方官,由于能控制地方长官,因而极易越权。随着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刺史(州牧)的秩位提高、权限扩大,刺史可以督察辖区内一切朝廷命官,有选举、劾奏之权,有权干预地方行政,又拥有领兵之权,事实上演变为地方的高级行政长官。有的州牧、刺史甚至权位父子相袭,实际上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摘编自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地方治理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