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图是某同学在进行中国古代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部分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本思想B.民主观念C.家国情怀D.天人关系
2023-03-21更新 | 33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如图是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制作的大事年表。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清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战绩
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D.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现固
2022-09-02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某同学围绕“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性学习后,编绘了下列地图。同学们在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的研究后,得到如下表格中的结论:
序号标题
材料
结论
《怛罗斯战役》751年,唐朝军队在西亚败于阿拉伯军队。唐军战俘中的造纸工匠被带到由阿拔斯王朝的造纸坊里工作。中国的造纸术由此传到中亚、中东和欧洲。战争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途径之一。
《铁板幻方》元朝文物,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元代遗址。此幻方纵横各由六个古阿拉伯数字排列成为六六方阵,纵、横、斜行数字相加的总和都是111。幻方铁板是我国数学史上应用阿拉伯数字的最早实物记录。幻方铁板是十三世纪东西方交流的重要物证。它证明了中国在元代以前没有数学计算工具。
《马可·波罗行纪》1271年,17岁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地中海出发,走过“丝绸之路”上的茫茫沙漠,最终在蒙古草原的元上都见到了中国最高的统治者忽必烈。此后的17年间,他在中国居住、经商。直到1295年,他才回到了故乡。随后《马可·波罗行纪》得以发行。由于马可·波罗亲身见闻,因此《马可·波罗行纪》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元朝风貌,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炮击舟山岛的英国军舰》184076日,英军第一次攻占浙江定海。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报》即时以兴奋语调发布消息:“舟山落入英国人手中,英国国旗第一次在中华帝国的一部分土地上飘扬……”舟山是英国政府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

写出上述结论中错误结论的序号。修改并说明修改原因。
2020-11-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节选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臣民义务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2)历史资料的阅读、比较和信息收集能力,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能力。某同学以20世纪初中国的两部宪法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对象。他已经完成了资料的部分整理,请帮他将关键的历史信息提取完整,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家权力归属君权至高无上
民众权利人民享有各种人权
历史意义清政府在革命浪潮下自救的无奈尝试,仍立足于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失败。

2020-08-0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体制创新和调整”,做了几张知识卡片。

卡片一


卡片二


卡片三



请回答:
(1)依据卡片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所说的“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指什么?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列宁又采取了什么政策?
(2)卡片二中“新政”被称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开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开始”新在什么地方?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片三中曲线图呈现持续上升态势的原因。
2020-03-23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两幅地图。依据图中的信息进行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四大发明的传播和影响B.古代中国对外交通与贸易
C.佛教在中国的传播D.古代中国的边疆与海防
2020-02-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8-19高二下·北京·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可能是(     
A.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演变B.水利工程与经济重心南移
C.水利工程与社会经济发展D.水利工程与王朝的衰落
2019-06-13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①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②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9-11-13更新 | 200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B卷)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B.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2019-01-30更新 | 30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