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一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年份1890190019101913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奥匈帝国19.7294049.4
俄国10.9304154
意大利4.559.6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材料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于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激励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二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1-08-2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中大多数人出身富室,接受过新式教育,活动区域多集中在城市集镇,不了解农村社会和农民的生活状况,严重地脱离农民群众。因此,他们在反清斗争中非但未与农民融为一体,反而在某些问题上走向了对立。例如在对待新式学校的态度上,两者的对立就十分明显。许多地方的农民在反抗活动中常把新式学校当作泄愤的对象,发生许多毁学事件,而当时新式学校又恰是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摘编自章征科《辛亥革命时期没有“大的农村变动”原因剖析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2024-09-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由于劳动力短缺,英国政府劝说工人阶级妇女在工厂劳动。为高工资和爱国主义所吸引,妇女涌向了这些新的、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妇女作为非熟练工人参与军火生产,有效地保证了军火供应。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的二月革命导致沙皇的下台,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政府生怕战后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危及政权,于是1918年英国下议院一反四年前的态度,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资料》

材料二   美国参战以后,妇女占劳动大军的比例从1940年的25%增加到19447月的35%,1945年已高达38%。19411945年就业的美国妇女年龄普遍比以前就业的女性大,且多为已婚妇女。而这种情况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战时美国服役的女兵达35万之多,有很多妇女还在海外服役,足迹遍及欧、非以及太平洋战场,以她们的出色表现向世人显示了美国女兵的风采。黑人妇女成为“双重受益者”,做女佣的黑人妇女的数字从72%下降到48%,在工厂劳动的黑人妇女的比例却增长到几乎19%。1964年《民权法案》第七条生效,性别歧视被视为非法;1972年,国会通过“全国妇女组织”提出的《全国妇女组织人权法案》;《平等工资法》也延伸到各行各业,并有35个州通过了“平等权利法案”。

——摘编自周良君《试析二战期间的美国妇女解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妇女就业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这叫做“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一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编户齐民”最重要的义务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人户要迁移户籍,须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户籍遗失要被罚为官家奴仆。赋税与徭役的征收及社会控制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发达的户籍制度来支持。

材料二   唐代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还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即居民登记户籍时,验查户籍上所有人的年貌,以防止有人虚报年龄或假冒残疾来逃避赋役,因此,户籍档案通常记录了人户的体貌特征,如肤色、身高、面部有何特点。户籍登记,每三年举行一次。国家要按照户籍上的丁口向每个家庭授田,商人的授田数量是平民的一半。获得了国家授田的百姓,需要为国家纳税和服役。农民也因此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自由迁徙。唐代户籍包括“编户”与“非编户”两个不平等的阶级,编户为良民(自由民),非编户为贱民(非自由民)。贱民主要包括给官府服役的官贱民和依附于门阀世族的私贱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钩《户口簿上的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和唐代户籍制度的相同之处,并指出唐代户籍制度相比汉代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唐户籍制度。

5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早期中国民族企业表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材料二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平均速度为15%。这一时期创办了许多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如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等。

材料三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请回答: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在什么时候?近代早期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分布有何特点?

(2)材料二表明,在1895—1913年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高潮出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 . “二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在酝酿战后经济秩序的方案。19431944年,英、美经过多次谈判,商定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妥协方案。19447月,英、美等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英美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材料二   1947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了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以上两则材料皆选自自高德步、王玉《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国际在线网(2016114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形成的经济体系以及主导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后来,它被哪个国际组织所取代?这反映了当今世界贸易体系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地位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
2022-08-13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约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用削成尖头的秸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从此时到约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逐步扩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完荐。该时期的一块石碑上雕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仅式,手刃敌人,表明他拥有宗教和军事权力,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情况表明苏美尔地区进入了文明时代。

——摘编自周巩固《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并灭亡了波斯帝国,随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野蛮部落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道婚,以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作为骨干力量,保证征服者的统治地位;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的统治呈现出东方、马其顿、希腊城邦三种因素的混合现象。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三   虽说罗马帝国征服了地中海世界,实际上罗马人采取相当宽容的统治政策。地中海各地本来有很多城邦或城市,罗马人对他们的统治报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罗马把除了意大利之外的地方都划为行省,派一位元老去行省当总督。总督基本上只负责收税、保证治安、维持司法秩序。其他方面各省城市都有市议会,由市议会选出的官员营理各自的城市。这些城市只要如数纳税,敬拜皇帝,其原来的习俗和信仰等等都不会受到干扰。因为统治多属象征性的,罗马帝国在三世纪以前从没有建立,也没必要建立像秦汉帝国那么庞大,由中央到地方层层节制的官僚体系。

——据盛的《邢义田谈罗马史臂是下的秦汉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亚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述亚历山大远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马帝国对地中海地区统治方式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渊源。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12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30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44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50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封建统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领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人、汉人,同属臣民。”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整理


(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特点。
(3)中国古代的边疆治理对现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2020-08-26更新 | 425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2023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莱特兄弟于1908年创建了世界第一家飞机制造企业,并获得美国陆军订货,标志着航空工业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航空工业实现第一次大发展,全世界的企业数量达到约200家。“二战”的巨大军事需求刺激世界航空工业的第二次大发展。美国、德国、英国、苏联、日本的飞机工业领先世界,其中美国飞机工业从规模和实力上均达到第一。“二战”后,军用航空订货锐减,同时飞机由活塞动力向喷气动力跨越。在民用飞机领域,美国取得喷气干线客机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把苏联远远地甩在后面。美国飞机工业在1960年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整合,重要飞机制造业企业从26家合并成为4家。从1950年代开始,英、法、德等几个航空大国的航空制造业首先逐步实现了本国航空制造业的整合,并开始进行跨国整合。

——摘编自赵长辉《从莱特兄弟突破到跨国整合——飞机制造业百年简史》

材料二   新中国的诞生为航空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951年,一个中国工业代表团前往苏联寻求支持。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承担了修理军用飞机以保障战争需要的紧迫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1957年,中国航空工业在引进苏联多型飞机后开展仿制工作,并在1954年成功首飞了初教5。1958年,中国自行设计出第一款喷气式飞机——歼教1。1973年,中国订购了第一架波音707飞机。同时,美国民用飞机制造公司麦道也提出了和中国联合生产大型客机的提议。但1999年波音兼麦道关闭了MD——90的生产线,空客停止了与我国合作的AE100的项目,中国民航产业陷入了困境。在民航产业遭遇挫折的情况下,2000年,国家决定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涡扇支线飞机。2017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C919成功首飞

——摘编自张静波《大国崛起,需要真正的“中国制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飞机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有何不同,并简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