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讲到“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的关系,有学者举例说:“《史记》中有不少司马迁关于历史现象的叙述,因为司马迁并没有亲身经历或以事后追忆的方式来描述的,所以司马迁对历史现象的叙述可以看作是我们研究这些历史现象的‘第二手史料’;如果我们要研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这些‘第二手史料’就自然成为‘第一手史料’了。当然,《史记》中也有不少司马迁关于历史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这些‘历史分析’和‘历史评价’也可以成为我们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第一手史料’”。该学者旨在说明
A.“一手史料”即为历史评析,“二手史料”即为历史叙述
B.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一手、二手史料”的相互印证之上
C.“一手史料”的研究和使用价值往往要高于“二手史料”
D.“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的属性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
C.王安石变法造成制度过于僵化、政治风气因循守旧的局限
D.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
2021-12-28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
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
D.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色目人” 的定义历史上有不同说法。宋人《南部新书》:大中(唐宣宗年号)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二三人姓氏稀辟者,谓之色目人。《元典章》记载:山东宣慰司询问中书省“未审何等为色目人”,中书省回复“除汉儿、高丽、蛮子人外,俱系色目人”。后又有济宁路询问“女真人张不花是否是色目人”,中书省答复“合与汉儿一体刺字”。对上述内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是佐证元朝行省制度的一手史料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趋向多元
C.历史事实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D.历史概念在不同时期内涵有演化
2016·上海·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罗马法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

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

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

④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

由此看来,…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667次组卷 | 28卷引用: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
A.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关于清朝雍正皇帝继位问题一直是历史悬案,民间和野史传闻很多,其中一个版本深入人心,内容如下:雍正改了康熙留下的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成功当上了皇帝。近期在中国档案珍品展上,展出的“康熙壅帝遗诏"却这样写道:雍亲王皇四子胤祺,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桩历史悬案终于有了答案。这说明
A.正史相比于野史可信度更高B.一手史料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C.未经实物史料印证的历史都不足为信D.史料的纷繁复杂使历史真相无法辨别
2020-11-15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届高三11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对同一历史事件,往往有不同的记载,玄武门之变就是其中一例。下列项中对“玄武门疑云”解读不正确的是(       
材料一(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 ……俄而东宫及齐 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逆败散。

《旧唐书》(注:《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时期)

材料二(地府判官)自出问头(写在纸上审讯犯人的问题)云:“问大唐天子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皇帝)问头寻读,闷闷不已。

——《唐太宗入冥记》(注:成书于武则天时期,是民间话本)

材料三常何的墓志铭中记载:武德七年,(常何)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 ……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负责玄武门守卫)。
材料四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隐晦)。乃谓玄龄曰:“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 —(唐)《贞观政要》

A.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玄武门之变阐述不同,因而不能由此得出确定的历史结论。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唐朝遗留下来的史料,一定程度上可互相印证李世民发动政变。
C.材料三是一手史料,可作为直接证据证明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安排常何蓄谋发动的。
D.材料四反映统治者有干预史官修史的意图,因此其后成书的官修正史可能遭到篡改。
9 . 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这主要表明(  )
A.史料决定了历史价值观B.主观因素制约史料价值
C.历史需求影响历史记忆D.一手史料往往并不可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玉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图为清“皇帝之宝”玉印的印背及印面。下列各项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玉印属于一手史料                 ②玉印是皇权的象征
③皇帝用的印称“玺”始于嬴政④玉印的印文应是汉文和蒙古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2-12-1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