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知识构建的基础。制作大事年表是培育时空观念素养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德1871-1971百年大事记(部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政体的变化并概括两者的共同点。
(2)从1870年到1940年70年间,法国三次(1870、1914、1940)进到德国的入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三次入侵法国的历史事件(战役或计划方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担心德国东山再起,威胁法国安全,结合所学,概述一战后法国寻求安全保障的措施。
(3)二战后,法德两国对内致力于经济恢复与发展,对外致力于两国关系从对抗走向和解,从而揭开了法德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法德两国确立的经济发展模式名称。概述1951-1971年间,基于法德和解基础之上的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产生的影响。
2 . 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这段时间是历史转型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5月5、6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之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心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19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亦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于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常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可惜,辛亥革命做了一锅夹生饭,而且夹生得很,米是米水是水的,连粥都未熬成。民国的成立,告别皇权世袭而走向共和,但共和对百姓来说是个“画饼”。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板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板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整理自马未都《百年辛亥》、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举措。
(3)说明材料三中“共和对百姓来说是个‘画饼’”的内涵。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另一轨道”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世界

中国

1492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1607


《几何原本》译成中文

1762

《社会契约论》出版


1782

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9

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3


乾隆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

1840


鸦片战争爆发

1842


魏源写成《海国图志》

1848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1


金田起义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61


曾国藩上《复陈购买外洋枪炮折》

1866

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894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8


戊戍变法

1900


八国联军侵华

1911


辛亥革命

1914

一战爆发


1915


《青年杂志》创刊

1917

十月革命胜利


1920


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发表

选择上表中的部分内容,提取关联信息,围绕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4 . 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这段时间是历史转型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5月5、6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之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心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19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亦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于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常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放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的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展,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举措,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从“战争与文化重构”的视角,指出材料三中“这场革命”的国际背景及“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反映的实质任务。
5 . 近现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迅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热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

时间国际大事
1989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1993欧盟成立, 继续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迈进
199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水平
1999二十国集团组成
2001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2013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5联合国第 66 届大会通过《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
2017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
2019不结盟运动第 18 次首脑会议举行,峰会强调推动多边主义,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发出的新能源,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的发展特点,指出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所提出的方案,分析该方案提出的基本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

——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


(1)根据材料归纳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列举两个史实说明。

材料二   中古中后期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020首次对西班牙城市菜昂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
1088“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
1167牛津大学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96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的成员
1367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有何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有何新变化?
7 . 经济改革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富强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结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大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千到户
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沿江城市和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中共十五大提出“走出去”战略。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1 400 多亿美元,提高到 2004 年的 1.65 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从 1978 年到 2004 年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
加入 WTO 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 1.2 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四个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并分析对外开放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农村和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制度创新。并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
(3)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加入wto的时间,并根据材料三,概述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023-03-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的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在欧洲。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

——尤瑟夫·凯西斯《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

材料二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

时间

国际大事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1997年

亚洲金融危机

1999年

二十国集团组成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9·11”事件;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3年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2008年

国际金融危机

2009年

首次召开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2011年

叙利亚爆发内战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015年

“亚投行”成立

2016年

英国脱欧公投

2017年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和欧洲经济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际社会治理这些全球性问题的对策并指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
2023-06-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外国语学校,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为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判断(     
1982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
1988年,上海沪嘉高速公路建成,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1989年,海南省航空公司成立并成为国内首家股份制航空公司。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是中国首条高速铁路。
A.中国立体交通体系得以建立B.改革开放助推交通发展
C.中国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第二D.现代交通便利全球化进程
10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制作大事年表是把握时空观念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在大事年表中应放在1984年的是
①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一国两制”构想并获通过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宁波等14个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
③邓小平提出: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3-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8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