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2024-04-09更新 | 251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朝建立之初,推行户贴制度。《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下图为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刊印了朱元璋的圣旨,还登记了汪寄佛一家的人口、田地、房屋等项内容。对两则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录为正史,记载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B.户帖为一手史料,可直接还原全部事实
C.两则史料均是口述史料,更具有历史真实性
D.两则史料可以互证明朝初年实行的户籍制度
3 . 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
A.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哥伦布《航海日记》写道: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史料(     
①为二手史料,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②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③可用于研究亚洲大陆的殖民史               ④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4年2月底,我有率参加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起草工作,亲历了它产生的全过程。

截止到1981年底,全国共有456家企业试行了“利改税”。1983至1984年,在试点的基础上,我国先后对国有企业分步进行了以利改税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把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通过税收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谢明干《改革开放口述史》

材料二   断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83年4月,国务院决定实行利改税的第一步,即税利并存制度。在企业实现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然后对税后利润采取多种形式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合理分配。1984年10月,中央决定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财政的利润按11种税种向国家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从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这体现了“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的分配原则,比较好地处理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摘编自刘佐《国营企业“利改税“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国企“利改税”改革的背景和作用。
(2)分别指出上述两则材料对研究我国20世纪80年代国企“利改税”改革的价值。除上述材料外,若要全面研究国企“利改税”改革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不同时期有关李鸿章的评价。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时期评价
晚清时期李鸿章是晚清近10年来第一流紧要人物.但不能“将中国之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但他误国之罪“无庸置论”,他的外交历史,实失败之历史。
民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称其汉奸,认为其仅能为清廷保其私产,而不能为国扩其利益。
A.学者立场和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B.上述材料均为研究李鸿章的一手史料
C.历史研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D.今日价值标准是衡量历史结论的依据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在《梨俱吠陀》中,吠舍主要从事土地耕种;被雅利安人所征服的达罗毗荼人中有一部分是没有土地,只能在农村当佃、雇农,或在城市从事屠宰等“不洁”行业的人,充当仆役或奴隶;而“社会高层”的婆罗门则任职祭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学作品是研究种姓制度的一手史料B.种姓制是造成社会矛盾的根源
C.佛教深刻影响着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D.种姓是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
8 . 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史料(     
A.作为口述史料有重要研究价值
B.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C.可用于研究非洲大陆的殖民史
D.显示了西班牙已成为世界霸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邓小平领导我们抓开放

(谷牧: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以下内容是其口述内容)

“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能成功,现在有了“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西欧发达国家......它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它们的资金、商品、技术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发展关系。

“还是办特区好”

经过反复研究,理出了这样一个思路:粤、闽两省要把潜在的经济优势发挥出来,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变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决定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这项重大举措的出台,显著提高了人们的开放意识,启动了通过改革实行开放的进程。

“不是收,而是放”

社会主义国家举办主要是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经济特区,马列主义的著作中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无此先例。它是一项重要的创举和试验····.“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再加上闽南”三角洲””

到了1984年年底,根据沿海14个城市开放的进展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研究进一步扩展沿海开放地区,即把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市、县,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把条件与上述两个三角洲大致差不多的福建南部的厦门、漳州、泉州一带的沿海市、县也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摘自欧阳淞、高永中《改革开放口述史(精装本)》


提取材料信息,并说明该信息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2-25更新 | 23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传统观点认为,古希腊是以工商业为主的海洋文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以及文献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这表明(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
B.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C.历史研究随史料丰富而不断深入
D.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