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成书于战国晚期的《竹书纪年》,原书亡佚,后经清代学者辑佚整理成书。书中不少记载与正史不同,如“舜因尧于平阳,取之帝位”,与《史记》所记载的禅让制完全不同。对此,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A.成书更早的《竹书纪年》可信度更高
B.大量采用一手史料的《史记》更可信
C.综合多种史料记载即可确认历史真相
D.不同的历史记述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观
2019-04-10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同治帝死于何病,历来说法不一。官书说死于天花,稗史笔记则称其死于梅毒。同治帝的老师翁同在日记中记录同治帝因天花导致毒热内陷而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在档案中发现的《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送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鉴定,确认了这一结论。这说明(     
A.历史研究必须借用科技才能还原真相B.官方史书记载因其政治立场不足信
C.文献史料与科学研究结合可确证史实D.原始档案比其他史料的史学价值高
2023-09-07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分校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思想家观点
程颐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朱熹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A.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
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
2023-08-28更新 | 3471次组卷 | 3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撰写《历史》时,公开声称:“我的职责是把我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但我没有任何义务来相信每一件事情。”可见,希罗多德认为
A.历史的研究从来没有止境
B.撰写历史要尊重客观事实
C.史料占有是研究史学关键
D.二手史料没有参考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C.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D.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2019-06-03更新 | 965次组卷 | 39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铁路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是关于十月革命的一张宣传图片,其解释是在资产阶级的巢穴面前,炮声枪鸣……士兵工人冲向冬宫。但据学者考证这幅图片是电影《列宁在十月》的剧照,是斯大林时期强调激烈革命的产物。最新史料表明十月革命冬宫战役未经过激烈斗争,整个过程总共死6人伤50人。这表明
A.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获得历史新认知
B.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C.历史教材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只有新材料研究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7 . 历史演义小说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这说明历史演义小说
A.生动地还原了历史真相B.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C.不能作为史料进行研究D.迎合了市民的文化需求
8 .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此事反映了(  )
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D.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2020-10-15更新 | 136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与北汉南下的假情报,出兵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授意发动兵变。宋太宗赵匡义时命重修《太祖实录》,特地指出,太祖率兵出击契丹入侵,众将士强拥太祖为帝。这说明
A.历史解释因时代不同而有差异B.不同角度的历史解释会有差异
C.历史叙述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D.不同史料出现会还原历史真相
2019-12-09更新 | 34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孔子相貌究竟如何?司马迁在《史记》里是这样描绘的:“其颡(额头)似尧,其项(脖子)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在他看来,孔子类似圣人,却又不及圣人。而在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中,孔子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雍容大度,双手作揖,谦卑有礼,透出圣人的智慧。对两则史料,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记》的年代距孔子较近,可信度比较高
B.《孔子行教像》属一手史料,较为真实可信
C.两者都带有主观性,都不能真实的反映孔子的形象
D.研究作者的时代及其思想有助于厘清孔子形象变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