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在秦朝,负责掌管群臣奏章、下达皇帝旨诣、监察百官的是(     
A.御史大夫B.太尉C.丞相D.三公
2 . 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九卿代管军队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授权这一职务
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
3 . 秦朝统一后,嬴政“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废王道而立私爱”,在权力万能思想的支配下,显示出雄心勃勃的野心,“他做一切事情都企图前无古人,贪大求全,永不满足”。嬴政的行为
A.冲击了规范的官僚政治B.不利于国家统治秩序的稳定
C.阻碍了政治体制的创新D.受到了士人阶层的普遍支持
2022-01-18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皇帝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以官僚机构为主轴的政治制度,皇帝可以集中国家的一切权力,结束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达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这体现出
A.皇帝制度利于维护国家统一B.皇帝独尊的特点
C.“家天下”政治观念逐渐形成D.中央权威的渗透力
6 .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秦始皇“革制”之举是(     
A.假公济私B.废私立公C.因私致公D.天下为公
2023-04-08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秦朝、西汉、元朝三代相关图片,回答问题

(1)据图,说明秦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这一管理制度有何特点?
(2)据图二,回答西汉初年对地方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存在什么弊端后来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管理?
(3)据图三,回答元代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对地方管理实行什么制度?这-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4)结合图一、二、三,扼要归纳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8 . 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摘编自《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举措,并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及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3-07-04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实验中学、一百中学、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同仁市第一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民族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始皇创制了六枚一套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由此可知,这套“御玺”(     
A.标志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表明皇帝是秉承天命的真龙天子
C.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D.构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
10 . 史载,秦代诸多大事,如更名号,议帝号,设郡县等,都是由以丞相为首的高级官僚机构参与朝议决定的。这说明,在秦朝
A.至高无上的皇权已受到威胁
B.行政中枢的运作不受皇权的干预
C.重大事件皆由丞相参与决议
D.丞相是皇权之下各种事务的总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