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填一填,说一说】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问题



请回答:
(1)上图反映了西周、秦朝、西汉、元朝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
(2)结合上述图示与所学的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方式及其作用。
【谈一谈】

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年)》



请回答:
(3)你认为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思一思】
(4)元帝国的地方行政设置为什么在“行省”之外又有“腹里”和“宣政院”?
2022-08-2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商鞅时代起,秦的国力不断壮大,秦国战胜其他敌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公元前325年,当时的秦公称王,在此前后,一切大国的统治者也相继称王,这标志着当时周王室已经沦落到很低的地位。公元前309年,秦国设丞相这个新职位,丞相又分为左丞相(王以下的最高职位)和右丞相(次于左丞相的职位)。公元前256年,秦灭了周王室,但到此时,这个行动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摘编自【英】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材料二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摘编自顾炎武《亭林文集·郡县论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元前4世纪后期至前3世纪中叶秦国力量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体现的社会政治发展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以秦汉时期为例,谈谈你对材料二中顾炎武观点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秦朝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三郡,置“五岭之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岭之戍”

材料一

(秦皇)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镗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绝乏,越人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秦并天下至二世元年,十三年。并天下,八岁。乃平越地,至二世元年,六年耳。——(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南越列传》

自秦世有五岭之说,皆指山名。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自福建之汀入广东之循梅,一也;自江西之南安瑜大庾入南雄,二也;自湖南之郴入连,三也;自道入广西之贺,四也;自全入静江,五也。乃若漳潮一路非古入岭之驿,不当备五岭之数。——(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岭外代答·地理门》

材料二   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当时用兵南越,天时地利,皆非所宜,偏师丧败,事所可有,然以大体言之,则三郡之开,辟地万里,越人固未尝敢以一矢相加遗,安用局促守五岭乎?

——《吕思勉读史札记》(中册)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4 . 交通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将交通系统列为统一国家赖以生存的首要组织,认为“交通系统之所以名列榜首,是因为它们是大一统国家赖以生存的主要制度”。

——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晚清兴修铁路曾引起的争论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铁路史部分》

(1)结合材料一、提取图1信息分析秦朝陆路交通建设对巩固统一的作用。说明图2中元朝交通路线形成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两种观点有何分歧。并就晚清修建铁路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珍藏于镇原县博物馆。其上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

材料二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城西部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共一千一百多支。内容大部分是秦朝的法律及文书。从秦简中可以看出,秦朝的酷刑种类繁多,仅刑法的名称就有货、笞、耐、迁、宫、弃市等。还有不少条文是针对“隶臣”的。

——李伯钦《中国通史卷三秦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历史上有一种通称叫“汉承秦制”。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汉承秦制”这一通称的看法。(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形成结论)
2023·海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内容是现代中国学者(部分)对“焚书坑儒”的观点

学者观点
贾军喜从史书来看,焚书事件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决定的,李斯才是整件事情的策划者以及执行者,秦始皇只不过是对李斯提出的计划加以允许……因为秦始皇所在社会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就是秦始皇乃至国家的利益,因此当李斯提出有益于地主阶级利益的焚书要求时,秦始皇自然而然地就会同意李斯的要求,进而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邓旭焚书只是针对流传的家藏书,而对于坑儒,学界也普遍认为这只是朝堂上的法儒之争引发的一起政治事件,而不是秦始皇要将儒家思想整个绝灭的标志……所以从史料上看,“焚书坑儒”只是法儒两大思想学派斗争的个案,而不是对古代思想的一种毁灭打击,反而是项羽入城后,大肆焚烧了许多的文化史料
李开元秦国长期奉行法家路线,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时,就曾提出过焚书的建议。……李斯所建议的焚书政策,其思想和政策的渊源,正可以在商鞅那里找到。……这些年来,新出土的文物,也为秦始皇焚书一事提供了旁证。所以,《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焚书记事,其史料来源于记录秦王朝大臣奏事和名山刻石文的史料集《奏事》,故秦始皇焚书这件事情,思想源流清楚,多种证据齐全,是确凿无疑的史实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位学者关于“焚书坑儒”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2023-06-21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2-23高一上·广东汕尾·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为华夏与四夷的交流提供两大基础:其一谓物质基础,包括建设首都,设立郡县和修治驰道。秦吞并诸侯便将诸侯宫室仿造于咸阳,成为国家象征,起到多民族国家统一精神之作用……秦始皇五次巡狩全国,修筑驰道,将四夷生活的区域与中原联系起来。其二谓制度基础,包括创立法制和设置机构。云梦秦简有属邦律专门调整归属秦朝的少数民族社会关系……在机构设置上,中央设典客官职,位列九卿,掌管异族归附事务,民族地方设道,“县有蛮夷曰道”。

——唐勇《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材料二   清以前,历代实行两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一是内地行郡县制,二是边疆少数民族行朝贡制……清朝一改历代王朝的传统做法,把郡县制深入推进到边疆地区,在此设治,一如内地,直接纳入到国家管理,废其世袭制,国家直接派官治理,一句话,一切由皇帝掌控。如:在东北地区,分设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

——李治亭《论清代边疆问题与国家“大一统”》

材料三   从古代中国的“武力统一”,到新中国的“和平统一”,到今天的“一国两制”和“九二共识”。时代在变,但中华民族对统一的渴望和追求始终未变;统一的方式在变,但中华民族完成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始终未变。

——董文文《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思想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促进民族交融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边疆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三谈谈“大一统”思想的认识。
2023-02-17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