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
2022-09-07更新 | 898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就,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在经济上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2022-09-19更新 | 1106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时期,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廷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廷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的影响。
2022-10-22更新 | 583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太宗)曰:“自古突厥与中国更有盛衰。…至汉、晋之君,逮于隋代,不使兵士素习千戈,突厥来侵,莫能抗御,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我今不使汝等穿池筑苑,造诸淫费,农民恣令逸乐,兵士唯习弓马,庶使汝斗战,亦望汝前无横敌。”

——《旧唐书·太宗纪上》

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旧唐书·李勣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长城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唐太宗对修长城的态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北方修建了“直道”这一古代军事“高速公路”。直道起于首都咸阳附近的云阳,直达长城最北端的九原郡,全长1800秦里。秦王朝的骑兵从云阳出发,在直道上急行三天三夜,即可驰骋在阴山脚下,北击匈奴。近年来,有学者对直道进行了调查。他们认为,《史记》“堑山堙谷”的记载实际是“将山体斜面的土石削平,填入低洼的山谷”。直道平均宽30米,最宽处可达50米。修建者为了避免道路沿着黄土高原特有的纵横交错的侵蚀沟谷迂回,选择了在笔直延伸的山脊上修建,极大地缩短了修建时间。对秦始皇来说,直道是他实现中华帝国梦的重大工程。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秦始皇和他生活的时代》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直道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修建直道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识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概括为两项,言简意赅:“秦灭六国为吾国政治史上空前之巨变。政制则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第二项之中,实还包含另一要项,即赵翼在《廿二史记》借“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所申述的由“世侯世卿”,改为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制”。

——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宴饮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生活方式。秦汉时期,每年正月旦的元会议,由朝贺与置酒宴饮两部分组成,是皇帝规训群臣服从意识的重要仪式。汉初,皇帝与诸侯王有“四见”,均是以宴饮的形式开展,皇帝通过展演礼仪确立自己作为大宗的道德尊位和政治权威。外藩首领或使者来朝见时,皇帝置酒设宴,这涉及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以及夷夏关系问题。秦汉的皇帝还热衷于赐酺,在皇帝的恩典下所有庶民都开展持续数日的宴饮,感受着皇恩浩荡。这种全体居民参加的宴饮活动有各种体现尊卑长幼秩序的规矩,是演习“乡党之礼”的重要场合。秦汉时期的元会议或皇帝赐酺属于正式的制度安排,官场和民间举行的大多数宴饮都属于非制度性的安排。非制度性层面的运作,与制度层面的运作一起,共同支撑着古代国家的日常运转。

——摘编自薛小林《秦汉时期宴饮活动中的政治秩序与权力运作》


(1)据材料,指出秦汉时期宴饮活动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举行宴饮活动的目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西方谚语家喻户晓。罗马在大规模的军事扩张过程中,军队到达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罗马帝国建立以前,罗马的道路绝大部分是出于军事目的修建的,它保证了罗马军团的行军、命令的迅速传达以及粮草供应。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其境内的道路网可以到达统治的所有地区。罗马从共和国末年到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没有道路系统的保障是不可想象的。为了运输方便,道路一般采用直线铺设,道路的宽窄有严格规定,道路坚固耐用。每条道路上的设施完善,罗马统治者建立了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一一驿站,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立一个里程碑,碑文记载着道路名称和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摘编自王允《浅析罗马道路建设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秦王朝以惊人的努力完成了全国范围的交通和通信网络。驰道是秦朝道路网的主干。它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将全国各郡和重要城市,全部联通起来。“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另有一条专为抵御北方匈奴的“直道”,是由名将蒙恬指挥修筑的,全长1400余里。此外,在南方还修了到两广和西南的“新道”。这样,就在全国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秦朝驰道修筑得非常坚固,路平道宽,沿路驿站、馆舍和军事设施遍布。秦朝实现了车同轨,全国车辆使用同一宽度的轨距,就意味着车上的主要零部件都有统一标准,更换迅速方便,它适应了秦朝全国土木工程和战争等方面长途运输的需要。

——摘编自《秦朝驿站的建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道路与秦朝道路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道路与秦朝道路修建的共同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历史上修筑国家道路所应具备的条件。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1)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写出三省的各自职权?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提到的大量文书直接送达给皇帝处理的原因是什么?之后的明成祖是如何解决皇帝政务繁忙问题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出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中枢秘书机构是由哪一个皇帝设立的?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一个发展趋势?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隋初的制度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