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先秦开始,中国的政治统治就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夏商周三代,国家结构实际上为部族结构。部族血缘关系,构成了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因此,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诞生,就具有家国一体化的特征。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宗族式的政治结构转变为家族式的政治结构,政治制度也随之转变为“家天下”式的制度。此后历朝历代,虽然屡有更易,但“家天下”的本质始终不改。家与国的统一,表现在政治制度的内容上,就是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表现在传统的政治行为规范上,就是君臣关系、官民关系,都犹如父子关系。

——摘编自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上):皇帝制度与中央政府》

材料二:秦朝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县两级制……秦有四十多郡,中央直接管理问题不大,西汉时疆域逐渐开拓,郡国的设置日益增多。汉武帝时达到了一百多个,中央直接管理就有些麻烦。于是,武帝时全国设十三州部,设刺史,再加上京城的司隶校尉,共十四个……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刺史或州牧成了地方割据势力。魏晋南北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变成了州、郡、县三级……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所谓“十羊九牧”,十分不便。

——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家国一体化”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制度性史实,并简析其在封建政治伦理中得以不断强化的思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时期地方管理机制变动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汉代及之后地方行政机构层级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4-09-0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秦代诸郡分布图                                     图2隋后期诸郡分布图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图1和图2,分别指出秦代和隋后期诸郡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代和隋后期诸郡分布特点的成因。
2024-08-09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掉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024-08-06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侯马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大一统”并不是简单的政治一统,而应该看作天人的一统,也就是德礼和刑政,由此构成中华文明历世不衰的政道传统。尽管历史上无数次改朝换代,但后来的胜利者往往都会承认前一王朝在政治上与文化上的合法性。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多有侵扰乃至统治中国(中原王朝),但最终不分夷夏,都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洪流当中。

——摘编自郭晓东《中华文明何以赓续不已》

材料二:

晚清是一个大转型时期,其变化的步伐在1895年以后加快了。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政治改革方面,也体现在思想、社会和经济生活方面。——历时两个半世纪的清王朝正处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如果它不能与时代同行,并提供一种替代暴力变革的方式,它将注定灭亡。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为实现和巩固“大一统”秦做了哪些努力?
(2)导致1895年后晚清变化步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清王朝的命运如何?
2024-07-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国古代史”部分“单元标题”表

单元序数

单元标题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史”的叙述主题。
(2)请为第三单元选取一个合适的叙述词,并陈述你的选取依据。
(3)请指出第四单元主题与其他单元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2024-07-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定都与迁都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关系密切。

材料一

若从古都变迁的轨迹看,西安、洛阳、开封成横线排列在我国中部,恰好都在渭河一黄河南岸,是古代中愿的腹心地区,也是先秦至唐中叶各王朝都城的基本所在区域;而北京则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居古代中原的边缘⋯⋯元朝和清朝都是边疆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建立的朝代,是在定都北京后统一全国的。此外,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来说,北京更贴近他们的故乡,便于保持与故乡的联系,以便保留一条退路。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古代都城》

材料二   中国南北两大河流,各为风气,不相属也。自隋炀浚运河以连贯之,而两河之下游,遂别开交通之路。自运河既通以后,由南北一统之基础,遂以大定⋯⋯明祖南入安南,莫都金陵;而燕王卒以靖难之师起北方,复宅金、元之故宅,以至于今。非地运使然,实地势使然也。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两周至清朝三千年间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指出影响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因素。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梳理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自运河既通以后,由南北一统之基础,遂以大定”这句话的理解。
2024-07-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自秦汉以来,我国历朝历代的地方政府层级基本上是在二级和三级之间循环。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变革,不同类型的行政区划都符合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需求。但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行政区划的设定是相对稳定的。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拥有制定宪法、法律、法令、条例的权力。这些规定,对地方政权机关的权限、机构设置、人员组成、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界定和规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决议案,发布训令、命令、通令、指示,要求地方遵照执行,还建立了巡视和检查工作制度,派遣特派员或工作团到地方监督处理行政事务。中央还有撤换和变更下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委员的权力。

——摘编自李国忠《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材料三   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央对国家结构形式的问题征求过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李维汉的意见。李维汉认为,中国不宜实行联邦制。中国少数民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并且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状态。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平等原则的实现。

——摘编自沙健孙《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秦汉至隋代的史实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府层级基本上是在二级和三级之间循环”,并分析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不断调整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024-07-06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大一统”的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发展。其中,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中世纪末期,由于王权的加强、较为统一的国家的形成,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这主要表现在每个民族都在执著地追求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增进整个民族的共同情感。14世纪初,资本主义刚刚在西欧萌芽,他们不得不与王权相结合结成同盟来与封建领主作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他们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封建专制君主和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强大的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构建起统一的民族国家。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这种近代民族国家是一种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原生型态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先秦到秦朝“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明清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步定型”这一观点?
2024-07-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龙坡区2023-2024年高二下学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南部和东南部是越族人民的居住地区。秦始皇统一岭南越族地区后,建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又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机,割据南海、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时,立赵佗为南越王。从此越族人民和西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中原地区的铁制农具和生产技术继续传入南越。汉武帝时,出兵灭南越,并将南越故地分设为九郡,即南海(郡治在今广州)、苍梧(郡治在广西梧州)、郁林(郡治在今广西桂平以西)、合浦(郡治在广西合浦西北)、儋耳(在今海南西北部)、珠崖(在今海南东北部)、交趾、九真、日南(以上三郡在今越南境内)。从此,东南沿海地区与内地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乡族与国家是用以协调多种生产方式的政治力量,共同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的公共职能。无论是家族、行会和义仓,还是文会、庙宇和会社,都是“乡族”中的重要一环。明清时期,这些民间社会组织通过取得政府“授权”和社会认可,获得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合法性”。晚清时期,宗族、文会、义仓等民间社会组织构成了乡村权力网络。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诏令,在军事、经济、政治和教育等领域进行改革,由此催生了商会、教育会、自治会、劝学所、农会等各种新式社团,并呈现由城市向乡镇扩散的趋势。清末民初新式社团的层级化,是新政自上而下推行和士绅积极组织的结果。新式社团,尤其是县及乡镇一级的新式社团,既是辅助官方推行地方自治的机构,又吸纳了宗族、行帮以及会社等民间社会组织,因而成为地方精英用以建构乡村权势的新资源。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转换过程,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延续性与复杂性。

——摘编自李平亮《清末民初新式社团与乡村社会权力格局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加强对岭南地区治理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型过程中乡村权力结构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4-07-04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西南部族分布示意图(局部)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修筑了川滇东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从重庆到汉中的汉渝公路。1938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国民政府规划建设西南地区公路网,旨在联通湘、粤、桂、川、贵、滇各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计达5000余公里。国际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缅、中印等交通线路。

——摘编自步平、王建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发展民族地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譬如,在公路建设方面,经过几年艰苦的修筑,世界闻名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12月同时通车,“所有这些,都是西藏破天荒的大好事”。

——摘编自瞿晓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秦汉时期加强西南地区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加强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意义。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交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2024-07-02更新 | 968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