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思考】秦朝统一货币有哪些意义?
2023-10-1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2 . 史料一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摘编自贾谊《过秦论》

史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摘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探究]
(1)根据所学知识,论证说明史料一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
(2)根据史料二,分析指出柳宗元是如何看待秦朝郡县制与秦朝灭亡关系的。
2023-07-17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3课学习讲义
23-24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3 . 史料一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史料二


史料三




[探究]
(1)据史料一,概括指出秦国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条件。
(2)据史料二,概括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3)据史料三,分析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2023-07-17更新 | 86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3课学习讲义
4 .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材料一   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日益走向封建化,这就规定了历史走向由纷乱到统一的历史趋势。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虽然体现生产力进步,但是遭遇自然灾害容易绝收使农民生活无着,这就需要有强大实力国家的救济。另外,和精细耕作的农业生产密不可分的水利灌溉工程和在当时还属于高端技术的四时耕作、物候节气、良种培育等都需要统一强大的国家来实现。

——据葛颂、郭建峰《从小农经济发展窥探春秋战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材料二   乱莫大于无天子,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息。

——《吕氏春秋》

梁惠王:“天下恶乎定?”孟子:“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章句》

材料三   秦国地处西部,关中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且农业基础稳固,郑国渠的修建更使得秦国耕地面积扩大,成为秦国东进的后备粮仓;偏居西陲,社会环境稳定,使其本国国土免受战争摧残,同时也能集中精力迎敌,向东扩展……秦国的独特地理条件加速了统一的步伐。

——据李娟娟《秦统一六国中的地理因素再论》

材料四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材料五   进入战国时期,内迁异族已为华夏吸收、融合,处于东方的诸夷与南方的楚亦与华夏融合,而雄霸西戎的秦国也逐渐同于华夏。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已完全形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刘正寅《交融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华夏民族》

材料六   当他广泛地招揽人才择贤选能时,当他具有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后,机遇必然地降临到他的身上,让他担负起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厚夫《漫步秦直道》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秦统一的条件。
2022-09-15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皇帝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朕”

材料二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Liu,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


阅读材料,归纳回答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
2022-09-1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6 . 专题导读

长城始筑于战国时期,在历史上既是抵御游收民族南下的屏障,也是联通边疆各族往来的通道。而今,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智慧勤奋的精神象征著称于世。

秦朝长城示意图明朝长城示意图




(1)看一看观察地图,秦朝、明朝的长城分别修筑于两朝疆域的哪一方位?为何目的而修筑?
(2)想一想结合材料,你认为长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议一议在抗战期间创作、传唱至今并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中,“把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喻指什么?反映了长城在现代中国人心中怎样的形象?
2021-10-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专题探究1长城史话
7 . 看图释史完成统一霸业以后,秦始皇先后五次大规模巡行天下。所到之处,勒石刻碑,以纪功德。

(1)看一看结合秦始皇五次巡行路线和原战国时期疆界,说说秦始皇出巡的范围主要包括哪些地区?
(2)想一想结合秦始皇巡行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谈谈你对秦始皇五次巡行的看法。
2021-10-10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8 . 读图旨要秦灭六国后,初步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并奠定了此后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

问题导引观察《秦朝形势图》,图中哪些信息能反映秦朝对其统治疆域进行了有效管理?
2021-10-10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9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3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摘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2)“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4)材料三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材料 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其理由是:臣闻地广者栗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底,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史记·李斯列传》                                                                                                                                               从人才角度分析,为什么只有秦能够统一六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