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诸国,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长期并立,教会与国家自成体系,分庭抗礼。至于华夏文明及其周边区域,世俗权力极度膨胀,皇权至上的政治体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相比之下,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密切结合构成伊斯兰世界传统政治制度的突出现象,宗教与政治长期处于浑然一体的状态则是伊斯兰传统文明区别于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以及华夏文明的显著特征。

——摘编自哈全安《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   为什么许多(中古时期)非洲人从他们的传统宗教信仰改变为信仰伊斯兰教呢?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种向伊斯兰教的转变一般首先出现在社会的上层,其中又以统治者和成功的商人意愿最强。因此,学者们长期将西非草原伊斯兰教称为“宫廷和商业宗教”。尽管伊斯兰教在西非的影响扩大了,但伊斯兰教只不过是简单取代了非洲宗教的观点是错误的。伊斯兰教常常与非洲传统宗教混合起来——这就是一个体系适应另一个从而创造一种新的独特的宗教思想意识的所谓“调和”过程。

——摘编自[美]埃里克·吉尔伯特等《非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时期世界文明发展的总体特征并概括其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斯兰教在古代非洲传播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局部的郡县制出现在春秋末年。秦始皇对旧六国的遗产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全面的郡县制。但是,分封子弟作为屏藩拱卫王室的思想始终存在,汉晋就发生了封建制的回光返照,使郡县制度严重变形。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派九卿出任地方州牧,州牧以监察官兼管了地方的兵权、财权和行政权,于是州成了郡的上一级机构,两级制政区转化为三级制。 隋统一中国后,全国存190郡,1255县。唐朝开国之后,郡又被改名为州。

材料二   元朝建国后,在中央立中书省。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忽必烈灭宋前后,陆续设立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云南等行省。以后,元成宗大德年间又在和林设岭北行省,合共十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为后世长期沿用,是我国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沿革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事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到唐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中国史上诞生了首个大一统王朝。天下统一后,各种新制度、新政策陆续登上历史舞台。……一夜间,一个拥有全新国家结构与特征的大一统国家拔地而起。

——摘编自[]西嶋定生《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

材料二: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在治理理念上,既重视要在中央,强调天下一统、五方之民共天下、四海之内皆兄弟,又强调因俗而异,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这种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摘自习近平2014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进入所谓罗马的和平时期。在此时期内,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当时,在希腊和意大利北部出现了带轮的犁,在高卢出现了割谷器。水磨也在公元前1世纪由小亚细亚传入西方,得到推广。各行省的农业却发展起来……呈现经济繁荣景象。帝国的统一使各地交往畅通无阻,商业活动活跃起来。行省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交换……这使得帝国内部的区域性贸易和对外贸易空前兴旺发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在政治层面推行的“新制度”,并概括其“全新国家结构与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理念的特点,并以元朝为例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推动罗马帝国空前繁荣的有利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

材料一   世风即社会风尚,是指某一时期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众共有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汉代的“山东”、“山西”,又称“关东”、“关西”,乃是指华山和函谷关东西之地。山东主要包括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以及湖南、湖北诸省;山西主要包括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在西汉的四十六位丞相中,仅有李蔡、公孙贺等极少数人出身山西,且这些人也大多是以军功卓著登上丞相之位的。山东丞相至少有将近四十位,且大都是治国理民的文臣。秦代和西汉时期的将领,除开国功臣之外,大部分是山西人。“秦将军白起王翦。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

——摘编自史建群《战国秦汉世风的区域性特征》

材料二   西汉疆域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作出合理解释。
2024-04-24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各地人民效忠的通常不是一个现实国家,而是经由文字和经典从古代继承下来且已沉淀力集体无意识的伦常制度,它维系着一个抽象的国家观点。……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秦王朝将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的交通建设视为执政要务之一、除了“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之外,还由中央直接主持,“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昊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政务军务紧急时,还可以通过驿传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赵充国自金城申请军事计划至汉宣帝批复后颁下,往返不过7天,驿递行速达到每天400公里以上。

——王子今《古代交通与秦汉文明》

材料三   19195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而这样的全国运动训练了国民的现代国家共同体意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安德森认为中国是“抽象的国家”的理由。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王朝加强对“抽象的国家”控制的措施。
(2)近代中国人自办电报始于何时何地?根据材料二、三、与古代“驿骑传递”相比,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24-04-07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私立康桥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结构有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两层。中央所做的事是极有限的,地方上的公益不受中央的干涉,由自治团体管理。中国古代中央派遣的官员到知县为止,不再下去了,县衙门与农民家庭大门之间的距离是交给地方的,所以构成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和地方自治体制。表面上看是自上而下的政治轨道执行政府命令,事实上政令和人民接触时就转入了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发挥效力的是绅士。自治团体由当地人民具体需要中发生,而且享受着地方人民所授予的权力,不受中央干涉。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重建》

材料二   虽然清末成立的地方自治研究社和警察组织受到西方的影响,但在中国固有传统中依然可以找到其影子。18世纪后,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在县的数量没有太大变动的情况下,广东等省的县丞、巡检司与典史已经开始划定分辖区域,打破了原来皇权不下县的治理格局。地方自治研究社和警察组织正是延续了这一方向,在县下划分出更多的分辖区域,以便对基层社会实行有效管理。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各种协会的成立成为了乡村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凝聚力所在。随着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完善乡村治理格局需要各种社会组织的参与与协调,尤其是社会组织的多元化推进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如何形成互动的良性治理格局更是乡村社会治理成败的关键。鼓励乡村社会组织的多元化,明确其基本职能,积极营造属于乡村成员民主协商的新领域成为发掘乡村社会秩序活力与完善村民自治的新途径。

——摘编自秦德君、毛光霞《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基层治理变化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基层治理的认识。
2024-04-0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3月)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以一千钱装为一畚,用其令、丞的印封缄)……钱善不善,杂实之(钱质好坏都应装在一起)。出钱,献封丞、令发用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不敢选择)。

——摘编自《金布律》

材料二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放弃了国家铸造铜钱的权力,开放私人制造货币……政府拿不出足够的铜来铸钱、发行货币,把货币的铸造和发行权交给有铜矿的地方势力。虽然吕后在位时曾收回铸币权,但汉文帝时又重新允许民间私铸铜钱。《西京杂记》第三卷也曾提及“吴王(刘濞)亦有铜山铸钱”。《古泉大辞典补遗》载:蒋伯斧所藏“高抑四铢”“临菑四铢”“阳丘四铢”“东阿四铢”“宜阳四铢”“姑幕四铢”,皆出于齐地。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最后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汉武帝又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统一发行货币,从而防止了又一次恶性金融膨胀。

——摘编自边东平《西汉萌芽的金融膨胀与应对之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半两钱的相关规定。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铸币权的变化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24-03-28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史记·匈奴列传》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古罗马也曾修筑过“千里长城”。从1世纪到3世纪,罗马人为防备日耳曼人的袭扰,陆续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修建了一条“防御之墙”,从今天德国的波恩附近直到雷根堡附近,全长584千米。另外,公元117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到不列颠视察后,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凯尔特人,该长城由三个罗马军团历时约六年分段筑成,史称哈德良长城,全长约118千米。

——摘编自马兆锋编著《伟大的古罗马文明》

材料三   清朝入关后,一直没有修缮过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古北口一带的城墙有不少地方损坏倒塌,边防总兵蔡元上疏朝廷请求修缮,工部等建议康熙帝予以批准。康熙帝很不以为然,他认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历代经常修缮,但从来都没有因此而免除边患。他说:“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摘编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帝国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对修筑长城的看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始皇还……浮江,至湘山(君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 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红色)其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始皇)廿九年四月己卯,丞相臣(隗)状、臣(王)绾受制相(湘)山上:“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内南至苍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 臣敢请。”制曰:“可。”

——岳麓书院所收藏出土秦简之“秦始皇禁湘山”诏书

材料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麝(卵)觳,毋毒鱼鳖,置罔(网),到七月而纵之。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椁)者,是不用时。

——《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

(1)材料一、二是探究秦始皇是否在湘山“伐树赭山”的史料,判断其史料价值高低,并说明理由。研究此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治理角度简评秦始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