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荀子强国篇》记载,范雎问荀子至秦国所见之秦,荀子答曰:“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从地势和地貌中地形来看,秦国地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条件优越,该地区沃野千里,土壤肥沃,有着“天府”的美称,为秦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秦的地势高于其他国家,是第二阶梯,而其他国家属于第三阶梯,秦的地理优势带来的是它面对东方六国的战略主动权;秦国的地理环境为秦国人民开展活动提供了历史舞台,进而决定了秦国的经济结构,对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孙中天《秦统一中国的地理因素简述》

特别是商鞅变法时期实行的军功爵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秦国的军功爵制之所 以重要,在于该制度的实施在等级森严的春秋战国时期,提供了一个使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可以通过军功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途径。

——李楠《军功爵制与秦统一六国》

材料二   在共和国末期,皇帝与元老院的权力之争愈演愈烈,削弱了帝国的统治力量……人民为了逃避日益加重的赋税,纷纷出逃,致使政府财源减少,统治基础进一步动摇。其次,军事案头政治的形成与军事实力的下降。在维护君主的幌子下,军队及其首领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特权和力……政局动荡和文化凋敝,人民趣味日趋低下,皇帝和贵族们生活奢侈糜烂,军队骄奢蛮横,青年“甚至连尚武精神也烟消云散了”……《福音书》的传播和教会的胜利反过来将罗马帝国进一步推向衰落。罗马公民幻想死后升入天堂,不再像以前那样忠心卫国…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材料三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共二十大报告《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1)概述材料一表达的观点并根据材料二说明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及从中国现代化中获得的历史经验。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今中外大国崛起的因素。
2024-02-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郡县制

材料一   “郡县制”的横空出世与发展巩固,乃是我国古代社会第一次大转型的明显标志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县”作为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新的行政管理体系,开始在各地区像春笋一样破土而出,其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主要有五种(见表)。

春秋战国时期县的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

把那些被武力消灭的诸侯国变成建制县

在武力震慑下,通过相对和平的外交手段逼迫邻近诸侯国成片割让土地,然后将其改制成建制县

把一些由“世家”“大夫”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贵族食邑改造成建制县

调整传统的行政区划,把原来层层分封的版土面积和人口规模都比较小且分散凌乱的“都”“邑”合并成新的建制县

人口向边远地区扩散迁移,新垦土地上往往不再推行分封,而是大多都直接将这些新的开发区设置成新县

“郡”的设置,稍晚于县且多在边远之地或近敌之处,具有守疆保主的职能,故县级长官为“令”,而郡级长官却称“守”。郡制与县制逐渐配套,形成“以郡管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管理的制度格局。春秋中后期,一些诸侯国充分利用郡县这一新机制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推行按田亩征收赋税;二是确立了农民的重要社会地位;三是实行严密的户籍制度。

在这400多年的转型期间,郡县制与分封制一路同行,又逐步后来居上,显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自秦皇汉武以降,再到蒙元、朱明、满清时代,郡县制穿越了多个王朝的时光隧道,其影响所及以至于今日。

——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材料二   郡县制的部分相关记述

记述

出处

海内之郡县,法令由一统。……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司马迁《史记》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者矣。

班固《汉书·地理志》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吾人敢断言郡县制度之成立也,断非由于一二先知先觉的政治理论家事先立说创制于前,然后始有郡县者。换言之,则郡县之起源,势必由于人类社会生活逐渐演变之结果。唐德刚《中国郡县起源考——兼论封建社会之蜕变》
(1)围绕“第一次大转型”,概述郡县制创立的历史条件。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郡县制历史意义的理解。
3 . 纵观中国政治文明历史,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191111月,孙中山在与《巴黎日报》记者谈话时说:“中国由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随气候而为差异。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相宜。”但在实践中,……武昌起义后,不到两个月,内地18个省中即有14省与上海一地举起义旗,脱离清廷,宣布独立。在这种“独立”中,不少军政府、都督受地方主义影响,拥兵自重,有割据之意。

——辛向阳《百年博弈: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1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中国选择中央集权政治道路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举二例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主张及其结果。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图片。

图1西周分封制                                           图2秦朝中央集权制


(1)概括指出图1封国分布的特点。
(2)概括指出图2政治制度的特点。
(3)指出促使图1到图2政治制度演变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所反映的历史趋势,并对这一趋势进行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提取战国时期、秦朝时期在政治局面、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方面的相关信息,予以简要说明。
2022-09-2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一:秦简“里耶秦简”(下图),20026月出土于湘西里耶古城,上书有“迁陵洞庭郡”五字,其中提到的“洞庭郡”改写了此前史学界对秦代湘西历史、地理的认知。同时出土的还有三万六千多枚简牍,共计约二十余万字,字体属古隶,内容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秦代的文献资料。



(1)该文物可以用来印证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请对这一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文物二:石刻“嘎仙洞石室祝文拓本”(下图),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但因没有明确记载和实证,石室的具体位置久无定论。1980年,研究者发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一嘎仙洞石室内的石刻祝文。其文字内容不仅与《魏书·礼志》中记载的北魏皇帝此次祭祖的祝文文字基本相同,且多出78字。由此得以确证嘎仙洞即传世文献记载中的北魏拓跋鲜卑族石室祖庙,由此证实了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就是拓跋族鲜卑部的发祥地。



(2)根据图文,分析嘎仙洞石室祝文的史料价值,并说明材料中用到的历史研究方法有何特点。
2022-04-1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秦始皇的评价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观点二(始皇)怀贪鄙之心……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指出材料二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制度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