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王朝,表现出了强烈的“大一统”观念。秦始皇在兼并东方六国后,一方面北击匈奴,一方面用兵岭南,使其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眺、晃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实现了空前的疆域一统。秦始皇在都城咸阳附近营建了许多宫殿,宫殿布局取法于天上的紫微宫,这俨然是人间上帝的居处,天下一统的象征。他采取这些措施,和他采用皇帝的名号一样,就是要表示,他在人间的权力与上帝在天上的权力相当,这些都是为了显示皇帝的无上权威。为了巩固统一,结束六国异制的局面,秦始皇还“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了一套新的政府机构。秦始皇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广泛地推行郡县制,将地方完全置于中央的控制下。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

——摘编自范晓剑、冀列《秦朝的大一统观念与史学》

材料二 汉武帝时,封建社会正处在上升阶段,汉武帝坚持秦始皇的法家路线,为集权国家的稳固、疆域的扩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一过程中,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周边地区和国外不断传播。中国的铸铁技术、打井技术、耕作技术,农业生产工具均传至大宛等西域国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由于各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彼此之间共同性增加,差别缩小。各族人民制造的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成了中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所以,史学家范文澜说汉武帝“为现代中国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他使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一流强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摘编自孙睿紫《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嬴政“大一统”观念在帝国政治实践中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意义。
2022-06-0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民族问题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贯重视处理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三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含的时代精神及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表现。
3 . 五代十国时期的徐锴在《说文系传》中指出:……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里的“同之”是指
A.统一全国B.中央集权C.货币一体D.统一文字
2022-05-12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提到,李斯“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有愿习法令者, 以吏为师”等想法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这些提法,其目的是
A.掌控地方行政B.实现国家统一
C.进行思想控制D.发展教育事业
2022-05-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诸侯国中,能够将新的治理体系很好贯彻执行的,往往会在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秦楚两国与晋国对县的不同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秦楚设县,由国君委派官员管理;晋国设县,后来多用作赏赐卿大夫。经过春秋时期的发展,进入到公元前5世纪时,秦楚仍然为强国,而晋国则被国内的卿大夫势力所瓜分,经过国内的激烈斗争,最后分裂成韩、赵、魏三国。

——摘编自李磊《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

材料二   秦国法律规定,男子凡年满二十三岁至六十岁的,都必须服兵役,一生要服两次,一次守卫首都一年,称为“正卒”;一次戍守边疆一年,称为“戍卒”。此外,还要在本县、本郡服役一月,称为“更卒”。服兵役兼有徭役的性质。……秦始皇把六国富豪和强宗12万户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削弱其社会基础;或置于中央政权直接监视与控制之下,不致于形成反抗势力。与此同时,又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运到咸阳销毁,铸成12个各重千石的钟鐻、铜人,用这些方法防止百姓手执武器反抗和六国旧贵族起而造反。

——摘编自史仲文等《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晋国与秦楚两国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为维护国家统一所进行的制度创新。
(3)上述材料中最具创新性和深远影响力的是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6 . 秦朝政府规定担任官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一定的家资;二要会书写,懂法律;三是年龄至少在17岁(壮年)以上才有任官资格。这反映了
A.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奴隶制度的日渐没落
C.儒家学者地位的上升D.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
7 . 观察下面的两幅地图,指出下列各项中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中国疆域的不断扩大B.说明了商鞅变法后秦国势力逐渐增强
C.突出反映了国家的由分到合D.表达了都城自西向东不断转移的趋势
2022-05-1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家国同构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知封建(指分封制)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指分封制)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完成:
(1)柳宗元认为秦朝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材料三: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2)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积极影响。
2022-04-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从秦始皇六年至三十七年,秦王朝共进行了44次大规模移民活动,大量军民、罪犯被迁移到南海、桂林、象郡等南方新设郡县,西北如北河、榆中等也有大量移民迁入。秦王朝的这一举措
A.缓解了边疆各民族的矛盾B.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导致秦朝灭亡
C.推动了国家疆域不断扩大D.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