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024·江苏·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21年,一面反映西汉昭君故事的东汉铜镜首次展出,上有七言诗铭文: “汉召单于匈奴臣,名王归义四夷民,兵革不用中国安。孟春正月更元年,胡王陛见赐贵人。后宫列女王昭君……倍(背)去中国事胡人”。该铜镜(     
A.成为考订故事要素的重要证据B.是研究昭君出塞的一手史料
C.见证了汉匈之间长期和平交往D.佐证了东汉史学的较快发展
2024-03-20更新 | 343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2 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史记》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头顶凹陷)”。但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孔子则是一个纤瘦且风度翩翩的儒雅男子,头顶与常人无异。关于孔子形象的描述(     
A.前者建立在史料整理基础之上,故更加可信B.后者作为重要的一手史料,其描绘相对真实
C.两者受时代的影响,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D.两者离孔子时代较远,描绘不出真实的孔子
2022-12-2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二)(11页)
3 . 历史上对秦始皇“坑儒”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察访查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弩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

——卫宏(东汉)《诏定古文尚书序》

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班固《汉书·地理志》

从历史逻辑来看,留意于仁义之际的儒生与秦所奉行的法家治国理念并不兼容,秦帝国建立后,儒生集团与秦始皇龃龉不断,将“坑术士”理解为坑儒也更符合历史逻辑。

——白效咏《坑术士“新证”》

(1)“史料互证”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对比、交叉验证,以寻求历史事件的真相或更准确的解释。上述各则材料能否形成互证,证明“坑儒”的客观存在?
(2)“坑儒”说最早出现在两汉之际,到唐代影响极为广泛。试对此作出解释。
2024-05-14更新 | 2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面是关于七国之乱的故事流传的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王国势力膨胀→想要叛乱→中央出兵平叛→王国战败→百姓拍手称快。
第二个版本中央横征暴敛→百姓用脚投票,遁入王国(王国也汲取民力,百姓可以两害相较取其轻)→王国力量壮大→中央深感不安,率先发难→王国战败,被肢解→百姓失去用脚投票的机会。
这表明(     
A.历史的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获知B.只有通过原始文献才能最终还原历史
C.研究者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D.历史真伪需要进行史料真实性的考辨
2024-01-23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大汉帝国-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关于七国之乱的故事流传的两个版本。

这表明(     
A.历史的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获知B.只有通过原始文献才能最终还原历史
C.研究者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D.历史真伪需要进行史料真实性的考辨
2023-08-30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6 . 如表为西汉《盐铁论》及张家山出土汉简《二年律令》中关于伤害马、牛行为的惩罚的相关史料。据表可知(     
文献史料   内容
《盐铁论·刑德篇》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枷)
《二年律令·盗律》贼杀伤人畜产,与盗同法;犬杀伤人畜产,犬主赏(偿)之
《二年律令·田律》诸马牛到所,皆毋敢穿穽(陷阱),穿穽及置它机能害人、马牛者,虽未有杀伤也,耐为隶臣妾。杀伤马牛,与盗同法
A.出土文献记载更为可信B.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印证
C.历史真相依赖史学记载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可还原历史
2023-08-3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二部分提升小卷13
2014·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7 .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2019-01-30更新 | 840次组卷 | 9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