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越南地区)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1942—1945年,法国人在越南发掘出一处3—6世纪时的俄厄海港遗址。在这个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中,有罗马的宝石、青铜灯和罗马的铸币。上述材料表明(     
A.海上丝绸之路是文明交流的主通道B.考古发掘与文献互证才有价值
C.罗马帝国已经成为汉王朝的藩属国D.古代东西方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2 . 下表为公元前135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旨在(     

时间
主要措施
公元前134年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同年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24—前119年卫青、霍去病连续出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实行盐铁专卖
公元前118年统一货币,铸五铢钱
公元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
A.巩固发展大一统国家B.加强对西域的有效管理
C.用武力解决王国问题D.缓和政府和商人的矛盾
2024-02-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按照汉朝的制度,皇帝每年八月在宗庙举行大祭,届时诸侯王必须献纳黄金助祭,叫做“酎金”。汉武帝常以金少不足斤或成色恶劣“王削县,侯免国”,这一措施(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将铸币权收归了中央
C.解决了王国问题D.导致政局走向了动荡
4 . 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首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
C.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2023-10-24更新 | 293次组卷 | 50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司马迁的《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和屈原的《离骚》一样,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这说明,司马迁的《史记》(     
A.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帝时期B.具有文学史题材的首创性
C.展现了秦汉时期人民高昂的精神D.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列传》

“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2023-08-15更新 | 278次组卷 | 9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无论是官办的中央、地方各级学校,还是个人招收门徒的私学教育,在数量、规模等各方面不断发展,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东汉时,私学达四十余家之多,其中弟子千人以上者十三家,万人以上者二家。《后汉书·儒林传》记载:“自光武中年以后,干戈稍戢,专事经学,自是其风世笃焉。”

——摘编自郭炳洁《汉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宋前期的书院多为私学,至南宋前期,杨时、胡安国等理学大儒倚重书院讲学,传播学派思想。南宋中期是理学书院兴盛时期,书院兴建的数量多,影响范围广泛,各种规章制度逐渐完善。南宋后期,理学书院教育模式被官方采纳,书院多被纳入官办地方教育组成部分,书院教师也多由朝廷选派正式官员担任。此外,宋代书院还创立了书院会讲制度,这是宋代书院的重要创新,大大活跃了书院的学术空气。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汉时期学校教育呈现繁荣景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的主要特征。
8 . 汉高祖令诸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汉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西汉郡国庙的兴废(     
A.表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反映了治国思想的变化
C.说明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标志着宗法制度的瓦解
9 . 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元朔二年,汉武帝“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汉武帝此举(     
A.实现了对西域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B.解除了匈奴对汉朝边疆的威胁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D.顺应了巩固大一统国家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政治现象图。这一现象产生的严重后果是(     
A.军阀割据局面出现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豪强势力发展迅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