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曾说:“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汉武帝时期如何解决“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
(2)写出材料二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指出唐代相制与汉朝比较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2023-12-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洛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社会表象,且制度安排也具有不同的特性。下图是体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不同发展阶段典型性特征的示意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基本规律。


   

——摘编自刘颜《利益集团与我国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研究》


从中国某个王朝或者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整体发展角度,对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3 . 根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线索,示意图中的“?”应是(     
A.郡国并行B.刺史C.中外朝D.节度使
4 . 下面是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公元前126年)的路线示意图。当时,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使命是(     
A.开辟中西方交通要道B.加强与西域的联系
C.积极开拓西方市场D.配合对匈奴的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适的意义。除此以外,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稽、胡丘、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索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贸品,也都源源东来。以后,佛教和佛教艺术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对于中国文化发生了根大的影响。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畲井(包括并渠)的技术传到西域。这种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下)册》

材料二 宋朝对外贸易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西汉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7 . “置”是汉代邮驿系统的一个行政单位跟“亭”“邮”“驿”类似。如图为汉代敦煌邮驿系统示意图。这可以佐证此时期

A.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B.与西域地区交流频繁
C.对西域地区直接管辖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8 .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这种中枢结构始于
A.秦朝B.西汉C.唐朝D.北宋
2020-01-07更新 | 343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