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2016-12-13更新 | 176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它主张“仁政”
B.它主张“天人感应”
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术
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3 . 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以上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
A.强调大一统B.主张“君权神授”C.强调“天人感应”D.糅合各家思想
4 .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5 .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6 .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6-11-27更新 | 93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历史试题
7 .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8 . 《走西口》中田耀祖将田家大院赌输给夏三之后,淑贞将家祖传的乾隆御赐的“仁义礼智信”牌匾摘下来带走。历史上最早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的是( )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9 .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且法变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的目的是(        
A.以法治国B.禁止各家思想传播
C.独尊儒术D.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
10 . 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2016-07-22更新 | 449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上期统练(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