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2 道试题
1 . 秦统一六国后倡导“皆为郡县”的大一统政治文化,对“六国后”采取迁徙、降其身份、转化利用等高压政策;汉初统治者则继续实行秦代迁徙六国贵族的政策,并辅之以“因俗”治理,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汉政权全面继承秦朝的国家治理政策B.战国区域政治文化的延续影响国家治理
C.社会舆论上对六国的同情影响行政决策D.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共同影响政治判断
2 . 文化的差异与消弭

材料一   考古学视野下秦与东方六国的差异

类别六国秦国
①铜陶器物演变连续性战国中期发生断裂
②墓葬等级序列多阶层、小间隔,从国君到大贵族、普通贵族、平民,呈金字塔形结构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模落差巨大
③城址等级序列国都以下,中等城市、小城市,逐级递减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

(1)结合所学,推断导致类别①在秦国发生断裂的重大事件,说明②③差异反映出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   秦朝建立后面临如何对待各地区不同文化的问题,秦以吏、法、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社会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由此,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制。在东方政策问题上,秦始皇想快速实现文化统一、刘邦则容忍不同区域文化存在,结果都不成功。这个时候,第三种方案登台了,这就是儒家学者提出的“德教”。因此,有学者认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西汉“在文化上结束战国”的历程。
7日内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3 . 西汉时期,齐王死,文帝剖齐为六,分封为齐、济北、淄川、胶东、胶西、济南6国;景帝时期,梁孝王死,景帝立其五子为王,将梁国一分为五。景帝先后封自己十三子为王,使王国数量达到25个,创西汉一代最高纪录。据此可知(       
A.分封王国严重威胁着汉朝的统治B.郡国并行制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D.血缘纽带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统计,《史记》《汉书》所载西汉前期酷吏,籍贯属于今陕西省、山西省的最多,河南省的次之,而属于今山东省、江苏省的较少。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历史文化的延续B.治国理念的调整
C.加强集权的需要D.经济发展的差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这主要是基于(     
A.山川形变的制约B.人口分布的密度
C.前代制度的沿袭D.军事攻防的需要
6 . 西汉时期,度量衡的管理实行“度者……职在内官,廷尉掌之”“量者……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衡权者……职在大行,鸿胪掌之”。这一政策(       
A.反映了抑商政策导向B.利于规范社会经济秩序
C.造成了机构职能重叠D.旨在促进统一市场建设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隋朝京畿区变化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与西汉相比隋朝京畿区的整体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秦地既定,汉朝统治者“乃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诛羌灭两粤,番禺以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无赋税”。这些举措旨在(     
A.加强边地治理B.减轻民众负担C.尊重当地习俗D.推动地方发展
9 . 西汉开国者虽多出自布衣,但以“诛暴秦”的名义推翻了前政府,也能取得正统地位。同时,司法上凡不涉及谋反和叛国问题,就逐步废止了“族诛”、“连坐”和“五刑”(五种肉刑),取而代之的是“男城旦”、“女为春”、“司寇(安保)”、“伐薪”等劳动改造。这体现了西汉初年治国理政的特征是(  )
A.省刑罚,重教化B.倡民本,力休养
C.崇孝廉,好文治D.大一统, 申君权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卷
10 . 汉景帝在位时期多次下诏指出:“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汉景帝此举意在(     
A.推动经济复苏B.整治奢靡之风C.强调农本思想D.维护社会稳定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