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这主要是基于(     
A.山川形变的制约B.人口分布的密度
C.前代制度的沿袭D.军事攻防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汉时期在地方推行由官定物价标准的“平贾”制,秦朝至西汉初期平贾的制定属于县,到了西汉中后期,平贾的定价中心由县转移到了郡。这一变化说明(     
A.国家治理能力的逐步提高B.地方行政权力趋于膨胀
C.政府对物价干预日渐松弛D.抑商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3 . 秦代的思想潮流呈多流派混合状态,法家、儒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名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汉代的社会思潮经历了从黄老之道到儒学盛行,以及从阴阳五行之术到谶纬流行的演变过程。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反映出(     
A.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互动B.南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C.汉文化对秦传统文化的继承D.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4 . 汉初,王国国相“统众官,   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七国之乱后,景帝“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至成帝时“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这反映了(     )
A.专制皇权持续强化B.郡国并行制已彻底结束
C.中枢权力机构调整D.中央对诸侯国控制加强
2024-05-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荀子和贾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二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荀子“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
贾谊“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A.阶级立场的差异B.主观情感的左右
C.治国理念的不同D.历史认知的偏差
2024-05-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6 . 《汉书》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而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人,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不领于天下之经费。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     
A.赋税制度根本变革B.儒学正统地位巩固
C.社会经济恢复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2024-04-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汉初藩封的历史变迁图。这一变迁(     

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B.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
C.反映了“推恩令”的成效D.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
2024-03-27更新 | 100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汉初,晁错在上书汉文帝的《论贵粟疏》中提到:“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史记·平准书》:“(桑)弘羊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据此可知,“入粟拜爵”之策的实行(     
A.有助于缓解汉初农业生产的困境B.减轻了农民的赋役经济负担
C.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并未真正落实D.成为了汉代入仕的主要途径
2024-02-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汉书》记载:(宣帝)元康三年六月诏:“今春,鸟以万数飞过属县,翱翔而舞,欲集未下。长安及周边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上述材料反映了汉朝(     
A.具有生态保护的意识B.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C.贯彻以法治国的思想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10 . 据江陵张家山汉简《二月律令·捕律》载:“捕从诸侯来为间者一人,拜爵一级,有(又)购二万钱。不当拜爵者,级赐万钱,有(又)行其购。”《二月律令·贼律》云:“来诱及为间者,磔(一种酷刑)”这些规定折射出汉初(     
A.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B.按军功授予诸侯王爵位
C.承袭秦朝法家思想治国D.中央和诸侯王关系紧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