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国立太学。太学中的教师是经学博士,太学的学生学习一年后要经严格考核,并按照学习的等次分派到皇帝身边做郎官,或被委派到中央一些机构和郡国首相下做属吏,学习不及格的罢除。由此可见,太学的兴办(     
A.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B.强化了儒学的主流地位
C.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D.实现了诸子百家的融合
2 .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3 . 《后汉书》载:“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武威郡治所)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后世出土的敦煌汉简有“远客”“东方来客”“有客从远方来”参与“通关市”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A.农耕经济呈现衰退趋势B.边地出现工商业市镇
C.朝廷加强对西域的管理D.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4 . 汉武帝为求西域的“天马”,不惜与中亚邻国兵戎相见。宋初,中原王朝与周边政权“市马”,“岁仅得五千余匹”。元丰四年(1081年)后,朝廷每年从与蕃部的交易中即可得到两万匹左右的马匹。这一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中原经济优势的凸显B.宋辽和平盟约的效用
C.民族交往交流的加深D.王安石变法的前瞻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文教事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而变革。受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教育逐渐走向没落。流散在四方的王官为了养家糊口,只有出卖知识。而没落的贵族子弟、新涌出来的新兴地主分子和挣脱枷锁的自由民,又迫切需要学习文化知识。二者的结合加速了“学在四夷”格局的形成。此外,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家为宣传学说,也纷纷聚徒讲学。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文教发展史上第一次质的飞跃,其重大意义不可低估。

——摘编自张传燧朱璋龙《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四次重大变革及其启示》

材料二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武帝置《五经》博士,后又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标志着太学教育的正式开始。此后西汉诸帝继续推行太学教育,至成帝末年,太学生员一度增加到三千人。因博士数量及博士弟子员数额有限,私授儒学的现象在汉代也是蔚然成风绝大多数的授业者都会被朝廷或地方官府延请聘用。此外,很多经学出身的官员退隐后,也会把教授儒学作为自己闲居生活的一部分。正如阎步克说:“汉代民间私学之地位并不低于太学。”

——摘编自孙立涛《汉代儒学教育模式与儒生成长之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文教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文教事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6 . 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西域都护府权力很大,可以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力,并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A.解除了北方地区的边患危机B.造成了西域地方势力坐大
C.直接导致了北匈奴西迁远方D.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
7 . 有学者指出,自两汉起,有关水利工程的记载史不绝书,即使在武帝时,塞瓠子决口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山川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发B.抑商观念盛行C.大一统国家形成D.铁犁牛耕的普及
8 . 汉代太学五经博士享有较高的政治、经济待遇,地位很高,属于“高官厚禄”之爵。朝廷还为博士制作衣冠,经常赏给博士酒肉“劳赐”,表示尊师重道。加之汉代太学博士负有参政、议政等职责,使得太学博士成为受人仰慕的职位。汉代这些做法(     
A.表明政府注重民众教育B.促进了儒学思想的传播
C.说明博士具有行政权力D.弘扬了社会的清议之风
2023-10-14更新 | 30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对大一统国家而言,豪强往往是潜在的分裂势力。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没有出现在像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那样推行封建制,主要是因为豪强转化为儒学世家,在接受了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后,他们由潜在的分裂势力转变为大一统体制的维护者。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战国末期B.两汉之际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10 . 如图是出土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的织锦护臂,其质地为汉代蜀地的织锦,上面织有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据此可知(     

   

A.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B.汉代与西域存在文明交往
C.古代新疆地区将隶书作为统一文字D.汉代蜀地棉纺织工艺发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