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君相之间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朱元璋: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1)杀胡惟庸后,朱元璋对宰相制度有一段评价,有学生为了理解这句话的背景,整理了几条笔记,请帮助完成填空。(填字母)
秦代设置宰相的同时,也设置了太尉、御史大夫与九卿,合称________
西汉汉武帝设立________,将宰相排除出了核心决策圈。
唐代在中央设立________省管理草诏与门下省和尚书省共同行使宰相职权。
宋代设枢密院管军政,________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明代最终废宰相,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设立了________制辅佐皇帝。
A.中书B.三司C.内阁D.中朝E.三公
(2)从历史背景的梳理来看,朱元璋“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的看法是否符合事实?请举例论证说明。
(3)对于朱元璋废宰相一事,不同时期的评价有所不同,两则材料对朱元璋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材料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朱元璋)罢丞相始也。

——【明末】黄宗羲(学者、思想家,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材料二: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朱元璋)……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清】顺治皇帝

2023-01-0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走向世界的中国

自秦汉以来,中国逐步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构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对外交往史。


(1)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写字母)(     
A.早期西学东渐
B.甲午战争
C.加入世贸组织
D.开眼看世界
E.佛教远播日本、朝鲜
F.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G.重返联合国
H.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
(2)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中国商品有(     
①丝绸②青铜器③瓷器④烟草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在13世纪前到15世纪前期的两百年内,欧亚大陆上,中国与欧洲的直接联系被打通,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A.蒙古帝国的建立B.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C.新航路的开辟D.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4)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5)下图为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图片上方英文为“年度人物”,下方英文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结合所学,从内部与外部的视角,你认为《时代》杂志视邓小平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2023-05-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     吴王濞、胶西王印、楚王戊……皆举兵反(汉景帝)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

——《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在七国之乱业已平定后,汉武帝依“计”巩固统治,推测其原因何在?
2.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还有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_____
A.丞相B.郡守C.县令D.刺史

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经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3.请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①三次大规模战争的对手是_______
②西域是指现在的_______
③“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是西汉的都城_______
2022-11-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光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转型时期。此前中国社会是血缘社会,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此后转向地缘社会,进入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

1.社会转型时期,“士人”尤为活跃,出现百家争鸣。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①、礼、义
孟子 人性本善、② 、民贵君轻
法家 集权、法治
道家 老子与庄子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④
2.社会转型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皇权与相权的博弈。概述汉朝皇权与相权的博弈的史实。
3.春秋战国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是那个流派的思想?试分析其原因,并简要阐述思想与时代的关系。
2022-11-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朝在政治制度上大体继承了秦朝,同时又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学习小组为了厘清这一过程,找到了如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   三公称曰冢宰,王者待以殊敬,在舆为下,御坐为起,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

——范晔《后汉书》

材料二   武帝从贤良文学或上书言事的人当中,先后拔用了严助等人,在他们的本职以外,另给侍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禁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武帝还用宦官为中书,掌尚书之职,比用士人更为得心应手。这些人在皇帝左右,逐渐在宫内形成一个决策的机构。

——吕思勉《秦汉史》

材料三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名,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指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范晔《后汉书》

注:《后汉书》为南朝宋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述东汉史事的史书。吕思勉编写的《秦汉史》成书于1947年。

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从西汉到东汉这一时期丞相与尚书的地位的变化过程。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
2022-12-0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疆域的沿革

(1)图A、图B、图C分别属于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请指出图B与图C在疆土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1-08-11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