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甘肃敦煌莫高窟323窟的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这是一幅历史题材的佛教故事画。


该画展示了一个富有故事情节的画面-汉武帝为张骞送行(剃度模样的张骞跪辞武帝)。该图居中榜题有三行二十九字:“前汉中宗既获金人,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金人原为匈奴天神的象征,在当时被当作佛来礼拜。

——摘编自张振新《谈莫高窟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就张骞出使西域而言图所属史料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张骞通西域的史实,指出图内容的不实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的史料价值。
2022-05-2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21年,一面反映西汉昭君故事的东汉铜镜首次展出,上有七言诗铭文: “汉召单于匈奴臣,名王归义四夷民,兵革不用中国安。孟春正月更元年,胡王陛见赐贵人。后宫列女王昭君……倍(背)去中国事胡人”。该铜镜(     
A.成为考订故事要素的重要证据B.是研究昭君出塞的一手史料
C.见证了汉匈之间长期和平交往D.佐证了东汉史学的较快发展
2024-03-20更新 | 42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其统治时期先后多次对西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读下表可知,移民屯田(     
汉武帝在西北移民屯田情况表(节选)

时间

移民屯田

史料来源

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徒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初算缗钱

《汉书》卷六(武帝纪》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

①保证了边军戍卒的粮食所需             ②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
③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             ④为打败匈奴提供了主要物质准备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今甘肃河西地区的沙漠带西沙窝曾是绿洲,在西汉时是防御匈奴、置戍屯田的前线。考古发现该地分布着大量汉代时期的耕地、沟渠遗迹,但没有发现汉代以后的遗物。据此可知,西沙窝遗址(     
A.见证了汉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兴衰B.是研究中外经济往来的重要史料
C.为研究边疆开发两面性提供证据D.是西汉开始经略西北的重要标志
6 . 关于下列两则史料,其共同价值是(  )
A.见证了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可以形成相互印证
C.不同时期对边疆地区政策本质有别D.见证了王朝的兴衰
2023-01-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汉末年,太官曾通过昼夜燃火的温室来反季节种植稀缺的“葱韭菜茹”。担任少府的召信臣以“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为由,奏请禁止栽培此类“非法食物”并获准,“省费岁数千万”。这表明当时(       
A.主流价值渗透宫廷生活B.精耕细作坚持以农为本
C.作物栽培影响天人观念D.财政危机阻碍技术革新
2023-04-28更新 | 57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大唐西域记》记载,东汉时期,丝绸技术通过和亲传入西域于阗,然而这场和亲在官方撰修的史书上并无记载。20世纪90年代,新疆楼兰出土了一件平纹纬锦,考古学者进而推断出丝绸技术传入西域的时间为公元3世纪。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技术传入西域不晚于魏晋时期B.考古材料无法证实文献记载的真伪
C.官方撰修史书比民间记录更有价值D.古代文献是认识历史最可靠的资料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虢国墓地多选在依山傍水的高平之地,背山而河,远山遥树,视野开阔。墓地多实行族葬制(聚族而葬的埋葬制度)。墓区坐落有致,界限分明,一条界沟将国君与其他贵族、平民分开。墓室大致分为六等,第一等均为国君墓,墓穴深度在11米以上,出土精美文物在3000件以上,有青铜礼乐器、鼎、兵器、玉面罩、玉配件等;第二等均为太子墓,墓穴深10米以上,出土文物近千件,其中列鼎7件,无配鼎,有青铜礼乐器。 ……第六等墓穴埋藏浅,陪葬品很少,无青铜铜器。虢国墓地的发现,为周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填补了中国西周考古史上的空白。

——摘编自齐斌《从虢国墓地谈西周时期丧葬特点与社会关系》

材料二 汉武帝之孙刘贺墓中出土各类文物达一万余件,真实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豪奢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出土黄金数量突破400件,总重量在115公斤以上。其中四件金饼上题记:“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酎金:汉代诸侯献给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贡金)一斤”。出土的五铢钱总数约200万枚。在东藏椁内,出土了铜籍田鼎和铜籍田灯各一件(籍田: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意在“祈年”和“劝农)。在出土竹简中,发现了《论语》《易经》《礼记》等多种儒家经典。另外,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孔子像。

——摘编自信立祥《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发掘的价值及意义略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周虢国墓葬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刘贺墓反映的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墓葬考古的价值。
2023-03-20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化”一词在董仲舒著作中出现频率很高。他指出:“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并反复强调:“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天下所未和平者,天子之教化不政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而“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摘编自朱人求《董仲舒教化哲学研究》

材料二   “二程”关注国家前途,强调“帝王之道,教化为本”,多次直言上疏,用自己的思想学说影响皇帝,提出“格君心之非”“王道治国”等一系列政治举措和治理模式。程颢认为“得贤才为本”,请求皇帝兴办学校。在官吏的德才关系问题上,“二程”强调修己之道,以德为先。程颐呼吁要将“宽赋役”“劝农桑”等措施作为重民保民、治理天下的要务,实现富裕的同时才能进行道德教化。还提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婚姻妇女观。程颐指出,圣人虽然崇尚道德教化,但是也不能轻视刑罚的作用,应该在先有刑罚的基础上进行德化。

——摘编自丁静《二程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与“二程”教化思想的相同之处,并简评“二程”教化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