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汉代《盐铁论·本议》提到,百姓为完成官府规定的任务,倾其所有,且“贱卖货物,以便上求”。官吏们“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工再税,未见输之均也”。由此可见,汉代的均输政策(     
A.增加了百姓负担B.保障了商人利益
C.维护了小农经济D.平抑了市场物价
2 . 汉昭帝时期盐铁会议围绕是否要取消盐铁官营等政策而展开论战,贤良、文学一方主张“罢盐铁”“开仁义”,桑弘羊一方主张“兴盐铁”“务权利”。结果贤良、文学一方的部分主张得到昭帝的支持,会后“罢郡国榷沽、关内铁官”。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说成为思想主流B.缓和社会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C.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施D.汉代统治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刚即位,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把本属于王国的部分领土新立为侯国,并改变其隶属关系,使之归属于附近汉郡。他任命布衣儒生公孙弘为丞相,改变了以列侯拜相的制度,并起用富有才气和政治进取心的东方朔、司马相如等文学侍从,让他们与丞相为首的大臣就决策方案展开辩论,结果“大臣数诎”。为了襄赞大业,汉武帝“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并下诏严斥地方官不举荐人才,由此出现了“群士慕向,异人并出”的景象。汉武帝还一改汉初宽松的经济政策,“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蓄货长财,以佐助边费”,实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推行制度变革的原因及制度变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推行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
5 . 西汉萧望之曾借昭公三年出现雨雹、而后季氏专权的故事来解读雨雹现象,借此批评专权的霍氏,结果得到宣帝赏识;而夏侯胜以武帝在位时灾异频现说明其德有亏为由,反对宣帝为武帝立庙乐,最终受宣帝处罚。这说明(       
A.西汉时期君主专制不断走向强化B.君权神授思想成为政治主流思想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官员直言敢谏D.政治斗争工具的效用受皇权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之初依赖于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诉求,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需求。在随后的汉与大宛、龟兹等西域地区之间最初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逐渐出现了“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的场景。最终丝绸之路拓展为中国向外输出丝绸、瓷器、茶叶、冶铁等商品和技术及输入香料、作物、宗教、艺术等的东西方交流与合作之路。

——摘编自王超《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隋唐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日益阻塞,海上运输逐渐兴盛,至宋朝,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以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此时,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通往日本、朝鲜等地的东海航线,还有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此外,政府还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以“掌善货贸易之事”。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虽然在清朝经历了短暂的复兴,却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并逐渐陷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仍以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为主。

——摘编自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发展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丝绸之路发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衰历程的认识。
7 . 汉武帝时期,平准是“坐商”的性质,是在物价波动的时候来调节商品的价格;均输是“行商”的性质,在地区之间调剂物资余缺。两者都归国家管理,这意味着国家既掌握着零售市场,又掌握着批发环节。可见,该政策
A.保障了大商人的经济地位B.旨在削弱王国经济实力
C.属于国家掌控经济的体现D.不利于国计民生的稳定
2021-10-27更新 | 673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8 . 1971年,在呼和浩特发掘的汉壁画墓中有女子采桑图;1972年,嘉峪关东四十里的戈壁滩上东汉砖墓内亦有大量反映蚕桑、丝绢及纺织工具的彩绘壁画。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汉代(  )
A.西北地区的蚕丝业有所发展B.河西走廊是丝绸西传的通道
C.对西北边疆的经营管理加强D.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模式趋同
10 .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边疆少数民族“寻根问祖”:闽越、瓯越是越王勾践的子孙;匈奴先祖是夏后氏之苗裔;西南滇国是战国传说人物庄踽(楚庄王的后代)建立的。这样,西汉帝国版图内的所有族群彼此都血脉相连。这些记载
A.较为真实的还原了历史的原貌B.旨在为汉武帝歌功颂德
C.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观念D.有强烈的尊华攘夷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