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游侠多是“不轨于正义”者,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其立传,肯定其言信行果、轻生尚义、不畏生死;班固在《汉书》中着重突出“游侠”无视国家法纪、暴力任杀,对其大加批判。这一变化反映出(     
A.传统侠义精神不被世人认可B.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出现弱化
C.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D.阶级差异影响历史人物评价
2 . 《孝经》是汉代启蒙教育的教材之一,统治者以身垂范并要求所有读书人都必须熟读。如西汉元帝12岁通《孝经》;东汉光武帝多次邀请学者到宫中讲授《孝经》。汉代对《孝经》的重视(     
A.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提升了民众道德素养
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有助于政府选拔官吏
2024-02-2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建立了一套可托为心腹的、恭谨从命的官僚系统,即“中朝”,汉中央由此演变为“中朝”起决策作用,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的形势。由此可见,汉武帝时期(     
A.统治思想发生了转变B.加强了皇权的专制统治
C.官僚体系被彻底颠覆D.建立了严密的监察体系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通西域

材料二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开始,中央在每州派部刺史一人,无固定治所,每年八月巡视、考察吏治,主一州之监察。刺史秩六百石,地位较低,但可监察二千石的郡守和王国相等高官。

——据崔向东《论西汉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对郡国的监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对西北地区治理的措施并简述其成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特点。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刺史制度还可以提供哪些史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桑弘羊主张从商业领域获取财政收入,实践的方法是政府直接参与生产经营,他从政府的经济活动实践中提炼出一套独特的关于商业以及商业从业者的看法,或者说政府与市场私人商业活动之间关系的观点。

——摘编自赵德馨、唐艳艳《汉帝国何以由富国变为强国——桑弘羊经济思想研究》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所主张之富国强兵政策,与汉武帝之敛财于民、用兵于外,正相类似。司马光在陈请废除王安石新法时,亦曾举述汉昭帝即位后较诸武帝改弦更张的举措,谓“武帝作盐铁、榷酤、均输等法,天下困弊,盗贼群起,昭帝用贤良文学之议而罢之,后世称明”,试图以此汉朝旧事作为历史依据,来说明其主张的合理性。

——辛德勇《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6 . 匈奴当户跪举灯(见如图)为河北满城汉墓出土文物。灯具底座为身着胡服的匈奴官吏昂首半跪作托灯状擎灯形象。灯盘中心有烛针。该文物可以用以研究(     
A.汉匈民族关系B.汉代官僚制度C.瓷器铸造技术D.少数民族封建化
7 . 汉武帝时期,无论是从投资渠道还是资产安全性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从而加速了民间资本由工商业向农业的转移,农业与手工业、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互动中,产业的界限开始逐渐模糊,工商业与农业开始结合。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投资回报率高B.推恩令的实施
C.严厉打击不法行为D.经济政策调整
8 . 海昏侯墓有着丰厚陪葬品,光出土的汉代五铢钱就有200万枚,重达10吨。而用错金银工艺装饰的精美车马器有3000多件。此外,还有成套的青铜器、大量的黄金制品以及其他珍贵文物。这反映了西汉社会(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官营手工业发达D.儒学成主流思想
2024-01-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这一变化缘于(     
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秦朝政治经济制度消亡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2024-01-23更新 | 34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各族都述说、记录祖先的起源故事,形成纷杂的古帝王、英雄传说。在各民族的竞争与融合中,这些故事、传说彼此串联起来,到汉代后,逐渐形成共同的历史记忆,入主汉地的各少数民族往往自称是炎黄之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形成统一基本格局B.儒学正统地位正式确立
C.西周的政治秩序被破坏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