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如图是山东临沂白庄汉墓出土的乐舞迎宾图,图中可见一头戴飘带高帽、鼻梁高挺、身着短袴的胡人舞者,双手持股鼓欲意击鼓,其前面还有一名汉人长袖舞者倒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汉代(     

A.胡汉文化交融趋势凸显B.西域的风俗与中原渐趋一致
C.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D.对外艺术交流形式丰富多元
2 . 西汉宣帝时,王嘉为丞相,奏荐故廷尉梁相,但尚书却弹劾王嘉迷国罔上,皇帝下令“中朝者议之”,议者皆以为王嘉不遵法度,王嘉遂被廷尉逮捕下狱。这从侧面反映出汉宣帝时(       
A.君相的矛盾空前激化B.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
C.尚书令地位开始提升D.外朝长官受制于内朝
2023-12-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时,中国对外贸易以陆道为主,兼行海市。当时的对外贸易通道已四通八达,除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更早的“永昌道”,取道缅甸、印度半岛,与中亚大陆的古老商道交会,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朝鲜半岛有“乐浪道”,不仅送往朝鲜半岛的货物行经此道,转口日本的商品也由此道转运南行,被称为“东北丝绸之路”。

——摘编自倪方六《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外贸易较发达的时期。宋元统治者为了取得海外奇珍异宝并征收外贸税收以助国用,积极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以“朝贡”“官本船”为名的官方贸易,凡属官方贸易的货物,免交商税;另一种是民间贸易往来,主要港口如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密州、温州,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负责管理商舶,征收舶税,收买舶货。

——摘编自马珺《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变更制度,其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据此可知汉代(     
A.儒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制度建设B.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
C.儒学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D.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最佳途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传统的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却也耗费了国力,以致民不聊生。及至晚年,武帝“幡然悔悟”,停止了对外的征伐,下诏“罪己”。学者辛德勇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认为,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人为地建构了汉武帝晚年从“尚攻”转向“守文”的政治形象。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学术争议,表明(     
A.当代著作比古代史学作品更接近真相B.历史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饱满
C.时人热衷于对历史人物进行形象重塑D.历史解释受到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的士,虽然政治主张不同,但也存在共同的特点。儒家的孔子公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培养了大批弟子,如子路、子贡等参政。孟子更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以“兼爱”“非攻”等立场鲜明的政治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至于法家,更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政治统治、实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时代各国先后兴起的众多变法活动中,领导的重任多由这一派的士子担任。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西汉大儒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实现了儒学的第一次综合创新。董仲舒认为,治国理政、社会生活和人伦日用应该一统于“天”,也就是所谓“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独尊儒学,以“经”作为意识形态杠杆,设立官学之途,通经入仕,“经”在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过程中承担着中介和纽带的作用,士人通过读经、学经方能获得入仕资格。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同时,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一些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布衣以儒术拜相封侯,是汉代转向文治的一大标志。

——摘编自迟成勇《董仲舒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墨法三家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2023-10-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A卷)试题
7 . 《盐铁论·错币篇》记载,“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未有盐铁之禁。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政府对盐、铁进行垄断经营。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治国理念的变化B.民间贸易的衰落C.经济政策的僵化D.国家治理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初在丧葬上推崇薄葬,汉文帝的霸陵多以瓦器陪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武帝后盛行厚葬,“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汉代丧葬习俗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B.社会习俗受主流思想影响
C.奢靡铺张风气的流行D.伦理道德规范的逐渐弱化
2023-10-20更新 | 722次组卷 | 1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管仲在《管子》中提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人富而仁义附焉。”二者都(     
A.认为应重视发展社会生产B.明确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C.主张维护西周的礼乐制度D.强调国君要有好的品德
2023-10-20更新 | 447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的主要贡献在于,把秦始皇创建、汉高祖重建的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强化、完善,建立起空前强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下列能论证这一论点的是(     
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③刺史班宣,周行郡国   ④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