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其核心是华夷观,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华夷共祖”“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是一部华夏文化与蛮夷戎狄的文化不断融合,华夏集团不断吸收消化蛮夷戎狄,使蛮夷戎狄不断进入华夏集团从而使中国和中华民族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历史。“华夷”虽有二元的含义,但“华夷”本身即具有民族共同体的含义。先秦时期华夏族被简称为“华”,“华”之外的民族群体在很多情况下被泛称为“蛮夷戎狄”,两者共同生存发展于夏商周疆域之内。“蛮夷戎狄”仅仅是一种文化分类,并没有民族歧视含义。

——摘编自王柯《文明论的华夷观——中国民族思想的起源》

材料二   司马迁创造性地表达了“华夷共祖”的民族思想。唐太宗提出了“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观点,还打破“华夷”界限,认为:“自舌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爱之如一”的思想就是“华夷一体”的思想,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编自王文光、马宜果《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三   王文光学者认为古代华夷观反映了中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融合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其产生的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段超学者认为古代华夷观不仅推动了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文光、马宜果《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举例说明“华夷共祖”和“华夷一体”。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两位学者对古代华夷观的共同认识,并说说如果要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等内容,还有哪些途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华夷观的时代意义。
2 . 据考古发现,西汉前期的铁器多没有产品标示或少量以姓氏为标示,西汉中期后各地铁器不仅形制相近,且产品标示也以所属郡国名的简称或编号作为标示,图1中的“山阳二”标示即表示是山阳郡的第二号铁工场制造。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对制铁业政策的调整B.制铁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
C.私人制铁业竞争意识增强D.地方郡国取得制铁自主权
3 . 西汉初年律法规定平民有“父母丧”仍得服徭役,汉宣帝(前74--前48年在位)时则改为“自今诸有父母长者勿繇事(徭役),使得收敛送终,尽其子道”。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黄老学说重回主流B.政府保障小农经济
C.主流价值观得到弘扬D.儒法道思想走向融合
4 . 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是谓“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汉武帝后期,“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流民与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虚”之事频繁发生。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社会救济与优抚机制的失灵B.国家专营政策存在一定弊端
C.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D.人地矛盾加剧导致流民增多
2022-06-27更新 | 3147次组卷 | 37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