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说中国

材料一   以中国历史而言,秦汉是充实内部的时期,我曾称其特色为“厚”,隋唐却是开放扩张的时期,其特色是“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汉和隋唐当得起“天下帝国”的地位,因为在这两个重要的时期里,中国是开放的,而且是发展的。

——节选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二   无论在民族、疆域还是认同上,这个“华夏/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庞杂和包容,你可以称之为“天下帝国”,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共同体”……一方面,现代国家不能再是“天下帝国”,它不能不限定领土、族群和国民,汉唐时代那种“包容和弹性”的天下秩序只是光荣的历史记忆,而无法成为现代国际认可的准则;另一方面,悠久和荣耀的历史记忆,又使得现代中国历史学者,理性上虽然超越“华”、“夷”,追慕包容性的天下帝国,但感情上会不自觉地区别“内”、“外”,以汉族中国为“我者”来叙述“华夏/中国”。

——摘编自葛兆光《说中国》·解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特色为“厚”,隋唐时期特色为“大”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华夏/中国”概念的认识。
2 . 如图反映了中国某朝的中央行政中枢权力分配情况,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外朝共同辅佐皇帝决策B.丞相与尚书台共议国政
C.太尉与御史大夫共掌监察D.中枢权力的分散及转移
2024-01-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33-112年)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下面对此表解读有误的是(     
时间主要事件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对匈奴开战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同年颁布推恩令
元朔五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24-前119年)卫青、霍去病连续4次大战匈奴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实行盐铁专卖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统一货币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
A.反击匈奴的战争需要加强中央集权B.出使西域使西域地区得到有效管理
C.采取经济措施为集中财力支援战争D.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4 . 西汉萧望之曾借昭公三年出现雨雹、而后季氏专权的故事来解读雨雹现象,借此批评专权的霍氏,结果得到宣帝赏识;而夏侯胜以武帝在位时灾异频现说明其德有亏为由,反对宣帝为武帝立庙乐,最终受宣帝处罚。这说明(       
A.西汉时期君主专制不断走向强化B.君权神授思想成为政治主流思想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官员直言敢谏D.政治斗争工具的效用受皇权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聂政(?—公元前397年),韩国轵人,因杀人偕母及姊避祸齐地。韩大夫严仲子与韩国相侠累结仇,潜逃濮阳。严仲子闻政快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求其为己报仇。聂政待母亡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刺杀快累于阶上。


后世形成了多个版本的“刺客聂政”故事,如下表:
时间作者及著作叙事及评价
汉朝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突出严仲子与聂政的朋友之遇,称赞聂政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国士”;突出聂政的孝道和信义,把父(母子)子、兄(姐)弟和朋友这三个伦理统一起来。
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严仲子是一个为非作歹二十年、败坏礼法纲纪的乱臣贼子。聂政受其“礼贤下士”的外表蛊惑和蒙骗,“盗杀韩相侠累”,并非义举。
1905年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中国古代武士具有十八种美德,其中一条是“受人之恩,以死报之”,比如聂政、荆轲等。武士美德意味着把道义、恩仇、朋友和国家等置于个人生命更高的位置。
1942年郭沫若
历史剧《棠棣之花》
在联纵抗秦的民族大义下,反抗昏君奸臣的严仲子、聂政等都是仁人义士,而屈从暴秦的韩相侠累和国君哀侯成为了彻底的反面人物。

——摘编自陈颀《复仇与礼法——以聂政的复仇叙事为例》


从材料中选取两个以上版本,提取信息,围绕论题“时代背景影响人物形象塑造”,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持论有据,表述成文)
2023-01-08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时,将军杨仆屡建大功,但因家乡宜阳在函谷关外,以不是关内人为耻,请求武帝同意将函谷关向东迁移,“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徒关于新安”。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汉武帝“好广阔”体现了其好大喜功的特点
B.“耻为关外民”折射了民众对中央的心理认同
C.“关中本位”是汉重要的地缘政治思想
D."杨仆移关”迎合了汉武帝的政治需求
7 .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即位后,开始全面推行积极有为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财政改革,全面调整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管理机构。”下列对于汉武帝实行这些政策的影响解读不正确的是
A.保障了对外战争的财政开支B.打击了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
C.强化了国家对于经济的控制D.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