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献记载出处

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脩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汉景帝)及太子(汉武帝)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西汉]司马迁《史记·外成世家》

(窦)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及(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藏等,而免丞相、太尉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纷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馆奏:“所举贤良,或治中、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在西汉前期治国思想的嬗代中,窦氏卒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代坐标,而绝非无足轻重。

——摘自虞云国《学史三昧》

结合西汉治国思想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4-05-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相较于《史记》,班固将《汉书》中的《匈奴列传》增为上、下两卷,除收录了《史记·匈奴列传》的旧文之外,还增加了从李广利投降匈奴到淮南王刘玄更始末年的史事,从而使匈奴历史有了完整的记载。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民族关系稳定B.大一统进一步发展
C.边疆治理有效D.华夷观念逐渐淡化
2024-04-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3 . 上林苑是西汉最重要的皇家苑囿,扬雄《羽猎赋》中写到:“宫馆台榭,池沼苑囿,林麓薮泽,财用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不夺百姓膏腴榖土桑柘之地。”晋《三辅故事》中记载:“武帝作昆明池以习水战。后昭帝小,不能复征讨,于池中养鱼以给诸陵祠,余付长安市,鱼乃贱。”这反映出,西汉(     
A.皇家苑囿具有经济功能B.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地主田庄经济发展迅速D.苑囿中农业的专业化特征
2024-04-08更新 | 28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于单亡降汉,汉封于单为涉安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浑邪王、休屠王降汉,“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这些举措(     
A.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色
C.反映了汉光武帝的政策D.导致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2024-03-14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经匈奴,匈奴得之……后骞与其属亡乡月氏,至大宛。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骞出使西域》

史料二   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佛陀,原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之教。

——[北齐]魏收《魏书·释老志》

材料二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总护西域三十六国。有汉一代,中央政府任命的西域都护有20余人,以东汉的班超最为著名,汉和帝称赞班超“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除西域都护府等中央派出机构外,西域地方事务由汉朝册封的西域诸国君长具体管理。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这些地方官员达376人,“皆佩汉印绶”。自汉代以后,历代中央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设置机构行使管辖权,如东汉的西域长史府、唐朝的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元代的行省制、清代的伊犁将军等。1884年,清朝政府批准新疆建省,改称西域为“新疆”,实现政治体制的划一。在西域都护府的管护之下,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架起了东西方沟通交流的陆上桥梁,惠泽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王珍《西域都护府:开创中央王朝有效管理西域的先河》

(1)根据材料一的两则史料探究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管护西域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24-03-22更新 | 14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27郡有盐官共36处,铁官在40郡中有48处。其分布范围在东北远至辽宁的盖县,西南至云南的安宁,西北达内蒙古的河套西北,南抵广州,东南到浙江的海盐。汉代的盐铁制度(     
A.满足了汉代政府的经费需求B.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C.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D.提供了物美价廉商品
2024-01-19更新 | 381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邮驿机构,出土悬泉汉简载,“律曰:诸乘置,其传不为急,及乘传者驿驾□令葆马三日,三日中死,负之”。上述记载反映出当时(       
A.边疆与内地联系密切B.匈奴严重威胁中原
C.敦煌郡保障西域安全D.邮驿管理制度严格
2024-05-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历史试卷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汉武帝时,匈奴屡次进扰边境,以牧羊致富的河南郡人卜式因多次向政府捐献财物而拜官封爵,《史记》记载:“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输之助费。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这说明当时(       
A.百姓政治觉悟普遍较高B.先秦儒学成为官方学说
C.统治者大力提倡忠义之举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
2023-12-05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四)历史试题
9 . 《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载河内太守王温舒在任时拘捕处刑郡中豪强,“至流血十余里”。他还很不满意,认为没有使邻郡的地方都这样做,刚好春天到了,他顿足长叹道:“如果冬天再延长一个月,就可以实现我的计划了!”材料反映出(     
A.施政方针有悖人本思想B.农耕文化影响法律实践
C.法家思想主导地方治理D.东汉官僚考核存在局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历代君主都很重视上帝、山川之祭祀,而在宗教建设上汉承秦制,刘邦接续了诸秦王的工作。武帝刘彻在宗教建设方面自觉性更强。“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而汉武帝封禅所需的相关礼仪都记载在六经中,当时“唯有儒者熟习六经”,这成为儒家之机运。武帝刘彻时代,国家宗教与儒家结盟已成大势。这一过程中,国家是主动的一方,宗教需求是主要动机,前朝完成的国家统一,国土与行政的统一必须有精神的统一为基础。而此时,董仲舒将自己对上天、天道的理解与《周易》的诠释完全相合,共同构成中国思想正统。

——摘编自谢遐龄《董仲舒:儒家与国家宗教始结盟》

材料二   黄宗羲经常对封建时期的法律进行批判,他主张政府制定能够反映当下市民各阶层利益的“天下之法”,而且能够实行法治,他非常重视学校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他认为学校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还应该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单位。王夫之则认为法律是由私而转变为公,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顾炎武提出了反对当时君主“独治”的思想。他所认为的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已经不再是停留在感叹一个朝代的兴亡更替,而是提出了一个“保天下”的新观念,唐甄认为应当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君权,可以“抑尊”即限制君主的权力,尊重御史等官员的纠察权力,真正做到“下畏御史”,还应允许有一定的思想言论自由。

——摘编自石春燕《试论我国明清社会启蒙思想的内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思想在明清时期的新内涵,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