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刺史的前身是丞相刺史,属于丞相府临时派遣,没有固定的监察区和办事机构。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刺史属于常设地方监察长官,由天子派遣,有固定治所,并且拥有自己的属官,虽位轻但权责重大。这一变化(       )
A.扩大了监察官员的职责范围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
C.保证了察举制度的有效落实D.打击了地方豪强的不法行为
2 . 西汉初年,诸侯王国仿照中央官制设立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 后来,少府却与廷尉、宗正等一并被罢黜。这一变革意在(     
A.解决政府财政危机B.完善三公九卿体制
C.削减地方王侯势力D.精简国家政府机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初宰相以功臣、军人居多,“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如萧何、曹参、王陵等,汉武帝以公孙弘为相,开始以布衣儒术拜相封侯。这一变化(     
A.根源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B.有利于官方意识形态的重塑
C.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D.冲击了传统的四民社会结构
4 . [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

材料   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的缘起、发展,形成丝绸之路多种混合型文化内涵,阐释丝绸之路的文化就是阐释中华民族多样性人文性格。有学者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点,在丝绸之路上跨越两千年的交流交往交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丝绸之路精神是对中华文明内涵的最好诠释”。

——摘编自来永红《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请以“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记》中有篇幅专门记叙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的观点,文章中一方面阐明儒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另一方面认为其末流“博物寡要,劳而少功”,以“累世不能同其学”;同时肯定墨家“人给家足”之道和道家的“立俗施事,无所不宜”。这些观点(     
A.意在强调多元化治国思想的重要性B.适应了三教合流的社会潮流
C.促使汉代选才注重公平开放的原则D.批判了儒家伦理政治化倾向
2024-01-1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历了秦朝“焚书坑儒”的打击之后,儒家学派艰难地维持了下来,阴阳家学派的主流则从此渐渐湮没无闻。汉初儒家学派的主要精力在于对儒家经典及解释史献的抢救性挖掘、整理与传永。此时真正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居于指导地位的是黄老道家。直到汉武帝朝董仲舒等人的出现,才改变了儒家在思想界和现实政治生活中受人冷落的局面。

董仲舒是正统的儒家学者,但他在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的许多提法,已去孔子、孟子甚远。最突出的就是董仲舒用阴阳五行、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儒家天人体系。董仲舒宣称“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枯,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不仅调整人间秩序,鬼神和一切生命体都在其规范之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这固然是儒家在黄老刑名之学和帝制皇权的挤压下,适应时代形势需要所不得不进行的调整,然而董仲舒对孔孟之道作出这样的改造,也会有稷下齐学邹衍等学者思想影响的因素。

——摘编自杨衍、陈民镇《从清华简看阴阳家与儒家的交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汉代主流思想演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11-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自两汉起,有关水利工程的记载史不绝书,即使在武帝时,塞瓠子决口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山川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发B.抑商观念盛行C.大一统国家形成D.铁犁牛耕的普及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农作物品种输出到西域诸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桃、杏等园艺作物被带到伊朗和阿拉伯。16世纪,茯苓传入伊朗。此外,传入伊朗的还有茶叶、肉桂、桑树等,传入阿拉伯的有肉桂、姜、土茯苓等,传入中亚撒马尔罕的粟等。与此同时,中亚与西亚一带的农作物品种被输入到中国,如从伊朗引进的波斯枣、核桃等,从阿拉伯引进的茉莉花、椰枣树等,从大宛传入的苜蓿、葡萄和芝麻等。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汉魏南北朝时期,输入中国的农作物葡萄、苜蓿、石榴、核桃、黄瓜、芝麻等,以后则有波斯枣、核桃、无花果、菠菜等。

——摘编自李荣华、樊志民《“植之秦中,渐及东土”:丝绸之路纬度同质性与城外农作物的引进》

材料二   明清时期正是我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全国人口从明初的65008000万人到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增加到4.21亿以上,然而,同一时期的中国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并没有增加多少。也正是这一时期,玉米、番薯等美洲高产粮食作物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种植,在缓解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粮食压力问题上发挥了作用。宜于作为救荒作物来种植是玉米特别是番薯的又一显著优点。番薯之所以在明清时期得到了不少政府官员,甚至乾隆皇帝的大力提倡和推广,正是由于其具有适应各种土壤的能力强、抗旱耐涝、不择土地、不怕蝗虫、抵御风灾能力强、从种植到收获所需时间短等救荒功效。此外,玉米、番薯作为酿酒原料和家畜饲料的优点也是十分明显。由于玉米、番薯的上述优点,在传入中国后成为仅次于稻、麦的粮食作物,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国粮食作物的内容。

——摘编自宋军令《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以玉米、番薯、烟草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中外作物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传播的原因和影响。
2023-10-1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汉代太学五经博士享有较高的政治、经济待遇,地位很高,属于“高官厚禄”之爵。朝廷还为博士制作衣冠,经常赏给博士酒肉“劳赐”,表示尊师重道。加之汉代太学博士负有参政、议政等职责,使得太学博士成为受人仰慕的职位。汉代这些做法(     
A.表明政府注重民众教育B.促进了儒学思想的传播
C.说明博士具有行政权力D.弘扬了社会的清议之风
2023-10-14更新 | 31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