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西汉前期对于官吏不忠之罪的主要界定为谋反,汉武帝以后,不忠之罪则扩大到诬罔、匿反者、上僭、誹谤、漏泄省中语、奉使无状等,惩罚更加严厉。这说明当时
A.儒家伦理日益政治化B.君主专制加强
C.封建法律渐趋体系化D.中央集权强化
2 . 有学者认为:“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下列各项中,与上述理念相符合的是
A.“致良知”,“民贵君轻”B.“克己复礼”,“以道事君”
C.“三纲五常”,“正心”D.“循天下之公”,“众治”
3 . 有学者分析秦汉时期的社会思潮指出:“外在的宇宙仍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式的概念所表述……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一解释系统,于是就用它作为理解和处理天地人神一切问题的内在理路,由此衍生出种种知识与技术。”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汉代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B.天人感应起源于当时社会思潮
C.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D.文化专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1-08-31更新 | 758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兰芝是建安年间庐江府吏焦仲卿的妻子。她受过较高的教养,出嫁到婆家,每天从鸡鸣开始织布,夜夜不得休息,只用三天就织出了五匹布。而婆婆却百般挑剔,认为不懂礼节,举止随便,并要焦仲卿休了她。焦仲卿了解了情况后,长跪乞求说,若是休了她,我决不再娶。焦母听后大怒。焦仲卿请兰芝暂时回娘家暂住,等他公事办完,再去接她回来。

刘兰芝把仲卿比作磐石,把自己比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回家不多日,便有媒人来为县令第三郎、府吏第五子说亲,兰芝都一一拒绝。兰芝哥哥听说后,对其说:有郎君不嫁,你还想去哪里?兰芝仰着头回答道:你说得不错。在家事夫婿,中途回兄门,由你安排吧,我哪能自己决定。夜深人静了,她下了最后的决心,提起衣裙,脱去丝鞋,投水自尽。焦仲卿知道后,也在树下自缢而死。

——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兰芝投水自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兰芝投水自尽的行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94次组卷 | 6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中的动物形象

材料一   史载,汉武帝为了追求西方的良马,使者往来西域络绎不绝。他在获取西域宝马之后,曾经兴致勃勃地作《天马歌》,欢呼这一盛事。“天马”远来的汉武帝时代,正是当政者积极开拓中西交通、取得空前成功的历史时期。“天马”实际上已经成为象征这一时代中西交通取得历史性进步的一种文化符号。

——摘编自王子今(新编中国史·秦汉史》

材料二   在长安,西域进贡的珍稀野驼、风脚驼被圈养在皇家苑囿中;皇家禁军之飞龙驼偶尔担负漕路粮米的运载任务;使者骑乘白骆驼或者明驼驰赴京师来报军情;公主出嫁和下葬的队伍中有骆驼负重而行;皇家子弟狩猎也带着骆驼出行;胡商牵引着骆驼满载西域珍宝进入西市,而骆驼本身也可能是此行的交易物品。

——摘编自杜远东《唐代骆驼研究》

材料三   随着国力的逐渐恢复,以明朝为核心的新的朝贡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麒麟在中国只是一种活在传说里的动物,一直被视为祥瑞的象征。永乐十二年“榜葛剌国王赛弗丁遣使奉表,献麒麒,并贡马及方物”,举国欢腾,被认为是祥瑞之兆。此后,海外诸国对华输出的动物随之增多。过于频繁的动物交流,也使明朝喂养所需的人力、物力不断加大。

——摘编自赵凯莉《明朝时期海外诸国对华输出动物考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马”“骆驼”成为汉唐时代文化符号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朝时期以“麒麟”为代表的异域动物传入中国的现象。
2021-05-21更新 | 841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7 . 西域都护

材料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初置。”《汉书·郑言传》载:“自元狩(汉武帝年号)之际,张骞始通西域;至于地节,郑吉建都护之号。”

材料二 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西域的莎车(西域诸国之一)等国在天山南道发动叛乱。《汉书·冯奉世传》记载,都护郑吉、汉使冯奉世等“遂以节(古代使节的权力凭证)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拢其域。”

材料三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内乱,《汉书·西域传》载:“其后日逐王畔(叛)单于,将众来降,护郑善(西域诸国之一)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是岁,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古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



(1)对比《汉书》不同篇目对西域都护设置的相关记载,指出其异同,并谈谈你对记载差异的看法。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域都护设置的作用与意义。
8 . 西汉初,丞相选用列侯(列侯:一种爵位,在中央任职)充任,汉武帝时不用列侯为相,而是在确定丞相后才封侯,东汉光武帝则干脆废除丞相封侯的制度。这一变化
A.极大削弱了地方诸侯的势力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C.说明内外朝制度正不断完善D.旨在防范权臣加强君主专制
9 . 汉武帝《泰山刻石》中记载:“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材料体现了
A.大一统的政治理想B.华夷平等的民族观念
C.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D.郡国并行的地方治理
2021-05-07更新 | 38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专用-卷01
10 . 汉武帝开创了献策上书为郎的选官途径,在一定限度内欢迎批评政治的意见。原本担任低级职官的田千秋就是因为上书言事称旨,很快被任命为列为九卿之一的大鸿胪,不过数月又迁为丞相。这种做法
A.使贵族特权垄断地位被打破B.促进了汉代官僚政治的发展
C.表明汉代察举制遭到了破坏D.为“中朝”形成奠定了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