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46 道试题
1 . 下列相关言论与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戊戌变法
B.“世道大乱,入坛从善,齐心灭洋,挽救劫运。” —— 义和团运动
C.“嗣后武生童考试及武科乡、会试,著即一律永远停止。” —— 辛亥革命
D.“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清末新政
2024-01-02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2 . 唯物史观

材料一   20世纪初期,中国出现了关于“社会改造问题”的争论。1919年7月,《每周评论》发表了胡适撰写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文章宣传实用主义哲学,否认真理的普遍性,认为唯物史观不适合中国国情;以阶级调和论,反对阶级斗争说,反对社会革命论,宣扬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主义。同年8月,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并不矛盾,提倡阶级竞争说。“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经济问题是所有问题的关键。解决了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等便迎刃而解。

材料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18年底,全国有近9亿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500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关于“社会改造问题”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概述这一争论出现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简要评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2024-01-01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3 . 法律与教化

材料一   《孟子》中讲:“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国定矣。”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荀子》说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材料二     

《唐律疏议》规定“五刑”即笞、杖、徒、流、死。笞者,击也,又训为耻。徒者,奴也,盖奴辱之。规定的十大恶行,不孝为其中之一,责骂父母者以谋杀论处,父母身故密不举哀的判处流刑;唐太宗作《帝范》,可视为帝王之家的家训,唐朝有很多士人编撰家训,如王方庆作《王氏训诫》,柳玭作《戒子孙》等,家训重“忠孝”教育;《新唐书·柳公绰传》中说“家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宰相崔祐甫曾云:“能君之德,靖人于教化,教化之兴,始于家庭,延于邦国,事之体大。”

宋朝编的《宋刑统》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天圣令》以唐令为蓝本。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明朝制定《大明律》,以唐律为蓝本,司法重视“例”,修订《问刑条例》;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清朝沿袭明律,制定《大清律例》,乡约也延续明朝模式。

(1)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孟子与荀子的政治主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唐朝至清朝前期法律与教化的演进,并谈谈你的看法。
2024-01-01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4 . 实物史料是后人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以下两幅图片所呈现的实物均出土于西周镐京遗址。该遗址发现的平民墓葬群中,有一墓主人口含五枚海贝,还出土了一座与祭祀相关的动物骨坑。材料可以佐证,西周时期(     
A.农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农业发达
B.青铜铸造技术高超,商品经济繁荣
C.镐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风俗情况
D.镐京地区所有平民的社会地位较高
2024-01-01更新 | 26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5 . 英国史学家巴勒在《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合理地安排人类历史复杂事件的使人满意的唯一基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重新唤起了对历史研究的理论前提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历史学理论的兴趣”。由此可知,巴勒认为马克思主义(     
A.成为当代史学的理论基础B.促进西方史学全面转型
C.为诠释历史提供了新的理论D.预言了史学的发展趋势
2022-12-08更新 | 33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茶馆》是近代文学家老舍创作的话剧,该剧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代中国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以下是《茶馆》部分人物介绍:

王利发:茶馆掌柜,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旗人,在满凊时吃皇粮。他对腐败的凊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秦仲义:茶馆的房东,是新生民族资本家。他天真地认为,可以用经济竞争的手段,把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就能战胜洋人,救国救民。在这一人物身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斗争性又有软弱性。


编写一幕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裕泰茶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紧扣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角色选择以上人物;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22-03-05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史记》记载:“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这一记载说明,孔子编订《诗》《书》意在
A.加强君主集权B.恢复周礼C.宣扬礼法并用D.发展私学
2022-02-28更新 | 4639次组卷 | 4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贞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洲际贸易更多沿袭了旧有模式,只是在17世纪,特别是18世纪贸易模式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胡椒粉在16世纪初属于奢侈品,慢慢的它就变成了普通的大宗商品。随着贵金属的地位在17世纪的下降,以及部分国家在新大陆建立了殖民地,糖、烟草、兽皮,甚至木材逐步成为欧洲进口的主要商品。而欧洲向殖民地出口的商品多数为制成品,后者所占体积不大,但留出来的空间就可载上前往新大陆的移民。与东方的贸易情形大为不同,从与这地区直接接触的一开始, 欧洲人就苦于拿不出任何商品来交换香料和其他理想的商品。因此,所谓的欧洲"贸易"实际上大多是掠夺。如果掠夺不成,就跟亚洲人交换大炮和军需品,亚洲人更多的是要求交换金和银,然后储存起来或做成珠宝首饰。总而言之,亚洲大量吸收了欧洲金属货币。直到18世纪,随着英国征服印度,这种贸易平衡才被打破。

——据(美)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18世纪洲际贸易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亚洲大量吸收了欧洲金属货币"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希腊半岛上众多的深山峡谷形成的天然屏障造成了地理上的分裂,层峦叠嶂的地势将陆地分割成若干小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众多彼此较为隔绝的小城邦。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人是没有的,而这继而又造成了各地区间经济上的分裂。……当时地中海世界的重要商港便多分布于这里,比如雅典及科林斯等城市。经济上的分裂状态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分裂状态,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似乎成了希腊统一的致命伤。

—摘编自梁继程《文明与环境—试析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希腊知识,对材料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古罗马婚姻法规定:离婚必须具备文字形式,双方当事人需达成书面协议;如果只有一方想离婚,另一方不同意,提出离婚的一方必须给出理由支撑。这可用来说明古罗马
A.竭力维护家庭稳定B.司法判决注重形式
C.关注女性社会地位D.重视家庭生活质量
2021-12-2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