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737 道试题
1 . 朱元璋在《大诰续编》中,宣布了“再与吾民约”,规定: “里甲要明,户丁要尽。户丁既尽,虽无井田之拘,约束在于邻里。除充官用外,务要验丁报业,毋得一夫不务生理。是农是工,各守本业,毋许闲情。……诰由是而不遵,未有不刑者也。”由此可知,《大诰续编》(     
A.体现乡约与法律的合流B.反映了政府对人身控制的加强
C.保证了政府赋役的征收D.加剧社会阶层的固化和不平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遗址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稍高起的区域,包括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这一分布格局(     
A.可以认定二里头是夏朝的都城B.证实我国较早进入了阶级社会
C.表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当发达D.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
2024-03-15更新 | 479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拜占庭帝国在8世纪中晚期编撰的《摩西法典》中规定:击打父母者有罪,将会被处死。同时期中国的《唐律疏议》也规定:告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过失伤者,流三千里;伤者,徙三年。这说明当时东西方(     
A.文明在交流中互鉴B.国家治理重视家庭伦理
C.法律逐渐发展成熟D.皇权直接控制社会基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7715日凌晨,浙江政府以谋乱或通匪罪,将秋瑾“就地正法”。秋瑾案的发生.全国舆论哗然。浙江地方大员张曾扬、贵福因办案不力而受到舆论攻击,最终仕宦前程被断送。以下为当时部分民间舆论的摘选

秋瑾女士以徐锡麟案株连,被杀于轩亭市口,论者冤之……惟闻女士自幼通经史,工诗词;及长,痛心国难,每于新报新书中见外侮浸迫,则横涕不可抑,大有四十万人齐解甲,并无一个是男儿之感……汲汲焉提倡女学,以图女子之独立……今乃以种族革命见杀,论者所以冤之也。

——《秋瑾之演说》文前编者按语(1907年7月22日《申报》)

越郡士绅以秋女士并无叛逆证据,亦无口供,联名上控嵊县;各学堂亦以无故查抄枪毙学生,禀请赔偿名誉。而贵知府则置之不理,现亦须分投上控矣。

——《秋瑾女士冤杀之历史》(1907年7月28日《申报》)

根据材料,提取其中一个或几个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某战国竹简有如下记载:“虽贫以贱,而信有道,可以驭众、治政、临事、长官……故兴善人,必熟问其行,焉观其貌,焉听其辞。既闻其辞,焉少小穀(官职)其事,以程其功。”这一记载(     
A.表明宗法分封制度崩溃B.渗透儒道思想理念
C.反映私学兴起解放思想D.体现官僚政治特征
2024-02-22更新 | 394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面所示为2022年一项名为“人们因为战争和驱逐可以逃到我们国家是件好事”的部分调查报告(数据为“认为是件好事”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比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霸权主义严重威胁国际治理B.地区之间冲突愈演愈烈
C.区域人道主义援助仍待推进D.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显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变法开始后,光绪帝发布多道上谕,扶植、鼓励官绅士民创办报刊,并提出鼓励中国民族报业发展的政策。维新派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这种文体半白半文,平实易懂,笔锋感情色彩浓郁,出现了一些既有时效性,又具体生动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中央带评论,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尽量贴近读者的阅读。维新派的报刊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颂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介绍进化论学说,对陈腐的封建思想进行批判,开展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维新派的报刊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强调民族主义和国家观念,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瞿小纯《从中国新闻报刊史看其时代特征》

材料二   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废止了前清新闻旧法令——《大清报律》,并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辛亥革命进行时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取得胜利的革命党人立刻在其控制的地区,按照言论出版自由的理念,建立起自由新闻体制。据统计,武昌起义后的半年时间里,全国的报纸由十年前的 100 多种,猛增至近500 种,总销售数量达4200 万份,这两个数字都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在这些报刊中,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是政党报纸。

—摘编自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办报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报刊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7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1年,斯大林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应当实行最高速度的政策”即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去发展重工业。否则,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据此推断,斯大林提出高速度发展重工业主要是基于(     
A.国家重工业基础薄弱B.服务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C.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D.维护苏联民族独立的需要
2024-02-05更新 | 199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行中书省和以前各王朝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性质有所不同,它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又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代表地方,直接领有路、府、州、县。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了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其“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朝,行省实质上是中书省的下属,要接受后者的节制和领导,但从统领路府州县的角度以及官名、品秩等侧面来看,行省与中书省又具有某种“平等”关系。

——摘编自许正文《论我国省制的沿革与发展》

材料二   明朝初年,朱元璋将省级政区的权力一分为三,改元代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统辖天下各府州县,主管一省的民政,上与中央六部直接对接;后又将各省都卫改为都指挥使司,主管各省军户卫所番汉诸军,上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又设置了提刑按察使司一职,主管各省的监察和司法,上听命于刑部和都察院。都、布、按三司分立,三司同为封疆大吏,这显然是借鉴了宋代地方政区一分为四的统治思路,其目的无非是抑制地方长官权力的膨胀,有利于权归中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三权分立又导致了行政效率偏低,互相牵制、推诿。这弊端到了多事之际的明代中晚期更显突出。因此,自宣德年间,皇帝派遣六部或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巡抚”的名义或临时职衔前往地方,统筹地方三司。巡抚掌一省军政大权,三司在巡抚之下,各司其职。巡按御史对上至巡抚,下至州府县各官的工作进行监察,并上报中央。而中央掌握一省各级官员的任命和罢免权。嘉靖以后,面对激增的内忧外患,地方三司体制显然无法有效应对,全国开始普遍设置节制地方都、布、按三司的总督和巡抚,地方体制开始向总督巡抚制转变。

——摘编自《明代政治组织制度(地方政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代消费理念消费实态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享乐是最高的幸福日常生活消费和公共消费奢靡无度,以角斗、逐兽、赛马、剧场表演等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消费迅速发展
5世纪至15世纪节制是美德衣食住行极端简朴,除宗教歌剧之外,几乎没有休闲娱乐活动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奢侈有利、节俭有弊到保证积累、有效消费宫廷贵族奢侈消费卷土重来,中产阶级提倡有节制消费;衣食住等日常消费质量大大提升;休闲娱乐和精神消费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消费至上、需求创造生产饮食消费比例下降,物质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成为主要消费项目;汽车等奢侈品转变为生活必需品;超前消费成为时尚
20世纪下半叶消费至上,开始倡导适度、绿色、可持续的消费消费强调审美和文化意义,追求个性,炫耀品位;生存性消费比重降低,享受性、发展性消费比重升高;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盛行;消费周期变短

——根据杨魁、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取向》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一历史时期的西方消费活动变化进行解读。(要求:明确写出消费活动变化,解读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2024-01-26更新 | 10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