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在辽宁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0年,苏联援建的50个重点项目中有1/3建在辽宁。1952年,中央对辽宁基建投资7.8亿元,约占全东北基建投资的70%,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16.3%。据此可以看出当时(     
A.工矿业摆脱列强控制B.辽宁为工业建设中心
C.重工业产能显著提升D.国营企业占主导地位
2023-03-2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据《湖南历史资料统计》,在1918年的南北交战中,醴县“全县被杀人数达二万以上,房屋被毁15000栋,财产损失达二千万”;宝庆县之“城厢内外,及各乡百里间,凡兵队经过驻扎之处,几使家无幸免,户少炊烟,路断行人,伤心惨目,天日为暗”。下列选项中,对“南北交战”表述正确的是(     )
A.起因是段祺瑞公然破坏民主共和制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性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D.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3 . 古田,位于福建省上杭县东北部、梅花山南麓,地处龙岩市新罗、上杭、连城三县区结合部。古田会议会址处于古田镇溪背村,原为廖氏祠堂,红四军进驻后改名为“曙光小学”,赋予了其追求光明与放眼未来的深远意义。下列关于古田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A.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湖南籍维新派志士杨度在流亡期间写下《湖南少年歌》:“若道中华国果亡, 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体取。莫问家邦运短长,但观意气能终始。……”.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的湖南人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为中华民族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留下了奋斗的身影。


请以“湖南人与中国式现代化”为话题,运用中国近现代的史实,论述湖南人的奋斗事迹。(要求:自拟论题, 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2023-03-23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5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一五”计划,其中一项具体任务为“随着重工业的建设,相应地建设纺织工业和其他轻工业,建设为农业服务的新的中小型的工业企业,以便适应城乡人民对日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一任务(     
A.有助于“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局B.明确了以人民需要为计划的核心
C.可改善工业化建设中的经济结构D.摆脱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束缚
2023-03-23更新 | 199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97年9月,贵州学政请朝廷仿康乾时期招试博学鸿词旧制,创设经济特科,得到清廷认可。1898 年4月,浙江巡抚奏请加大改造学堂力度,实用人才要逐渐培养。戊戌变法时,康、梁主张立废八股。清廷采取了张之洞的科举大改内容少改形式的方案。这表明当时(     
A.废除八股逐步成为社会共识B.地方各界参与推动科举改革
C.政府及官员对改革虚与委蛇D.改革存在急进与缓和的斗争
2023-03-23更新 | 303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谭嗣同曾言:“欲强国,必储人才;欲植人才,必开幼学;欲端幼学,必禀母仪;欲正母仪,必由女教”,“妇学实乃天下存亡之大原也”。由此可见,谭嗣同(     
A.借由孔教的名义提出革新要求B.意图推进社会习俗的更新
C.将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D.旨在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2023-03-22更新 | 359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世纪50年代,挂洋旗的轮船经常在江南的城市与上海之间运送丝绸和现金等。1864至1865年,两江总督李鸿章关闭了杭州、苏州和上海之间的外国轮船航运。李鸿章此举,主要是基于(     
A.太平天国控制了江南B.近代中国工业化取得成效
C.列强破坏了条约关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需要
2023-03-17更新 | 981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4年在三民主义演讲中,孙中山对自身的国际秩序观作了进一步阐释。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人自己推翻帝国主义,把帝国主义的国家变成新社会主义的国家,世界上又生出一个更大的变化”。苏俄“改组内部,把从前用武力的旧政策,改成用和平的新政策”。新政策“不但是没有侵略各国的野心,并且抑强扶弱,主持公道。”因此,不仅仅是打破俄国的帝国主义,“并且打破世界的帝国主义”,欧洲列强“主张侵略,有强权,无公理”,俄国以前也奉行这一主义,现在“主张以公理扑灭强权”。这是两种相反的主义,“所以列强至今还想消灭他”,于是“一齐出兵去打俄国”。正是因为俄国的转变“以后战争是强权和公理的战争”,世界由此形成压迫和被压迫、公理与强权的分野。在全世界范围将会形成两个联合阵线“白人主张公理的和黄人主张公理的一定是联合起来”。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国际秩序观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国际秩序观产生的背景
10 . 农业集体化是苏联时期的重要农业政策,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1928年以后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B.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
C.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D.提高了人均粮食产量
2022-02-1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