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五行志》将各种灾害和怪异纳入经学解说范畴,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中国古代25部正史中,有18部修纂了志书,其中有13部修撰了《五行志》。这反映了在古代(     
A.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国家治理B.政府重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
C.鬼神论深刻影响史书的修纂D.儒学深刻影响官方意识形态
2023-08-14更新 | 34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说中国

材料一   以中国历史而言,秦汉是充实内部的时期,我曾称其特色为“厚”,隋唐却是开放扩张的时期,其特色是“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汉和隋唐当得起“天下帝国”的地位,因为在这两个重要的时期里,中国是开放的,而且是发展的。

——节选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二   无论在民族、疆域还是认同上,这个“华夏/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庞杂和包容,你可以称之为“天下帝国”,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共同体”……一方面,现代国家不能再是“天下帝国”,它不能不限定领土、族群和国民,汉唐时代那种“包容和弹性”的天下秩序只是光荣的历史记忆,而无法成为现代国际认可的准则;另一方面,悠久和荣耀的历史记忆,又使得现代中国历史学者,理性上虽然超越“华”、“夷”,追慕包容性的天下帝国,但感情上会不自觉地区别“内”、“外”,以汉族中国为“我者”来叙述“华夏/中国”。

——摘编自葛兆光《说中国》·解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特色为“厚”,隋唐时期特色为“大”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华夏/中国”概念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汉武帝时期部分重要历史人物活动事迹

重要活动资料来源
汉武帝发使十余辈至宛西诸外国,求奇物,因风览以伐宛之威德。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

《史记·大宛列传》

李广利(汉武帝时大将)伐大宛时,“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厖宛城中新得秦(汉)人,知穿井”。

《史记·大宛列传》


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涂林,安石榴也”“使外国,得胡豆”。《齐民要术》


“孝武(汉武帝)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书·西域传》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以都护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在将僻远的西域地区纳入汉朝统治体系的同时,又保留了西域诸国的自治权。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管理模式适应了西域地区民族复杂的情况,可以使西域诸国均得到很好的治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汉朝民族政策具有包容性   ②西域都护府是军政合一的机构
③西域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   ④汉武帝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5-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晋代以来,文人墨客对石榴传入中原一事有颇多艺术想象,如唐代沈亚之说石榴曾是瑶池台下陪伴西王母(传说中统治昆仑山一带古国的君主)的神树,“逢波逐浪送张骞”,宋人王禹偁也戏称:“王母庭中亲见栽,张骞偷得下天来。”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唐宋时石榴被推广种植B.物种交流丰富文化素材
C.汉武帝征服了天山南北D.唐宋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6 . 如图反映了中国某朝的中央行政中枢权力分配情况,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外朝共同辅佐皇帝决策B.丞相与尚书台共议国政
C.太尉与御史大夫共掌监察D.中枢权力的分散及转移
2024-01-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邮驿是古代中国驿道系统机构设置的统称,包括邮、亭、驿、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恢数使,为楼兰所苦,言天子,天子发兵令恢佐破奴击破之,封恢为浩侯。于是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

——(汉)司马迁《史记》卷123《大宛列传》

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96《西域传上》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代河西邮驿的设置进行相关解读。
2022-04-15更新 | 706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所示是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世界文明大系》中国分册《儒家文明》的目录。

上篇儒家文明总论
第一章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上古文明和三代文明
第二章宗法封建等级制和礼乐文化的亵落一 儒学的产生和在先秦的发展
第三章中国文明的重建一 儒家文明的形成
第四章前期儒家文明一 汉唐文明
第五章后期儒家文明一 宋元明清文明
第六章儒家文明的基本特点
中篇儒家文明各领域
第七章政治
第八章经济.
第九章教育
第十章文学艺术
第十一章伦理风俗
第十二章宗教信仰
第十三章科学技术 .
下篇儒家文明的褒微
第十四章后期儒家文明 发展的停滞和相对落后
第十五章 整合社会的失败
第十六章教育理想的失落
第十七章孔子和儒家的近代命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分册《儒家文明》的某一章节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逻辑严密,史实准确,解读合理。)
2023-02-09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9 . 读下图,对此图的解读符合史实的为
A.制瓷业发展推动了宋元时期海外商运的繁荣
B.汉代丝绸远销至以波斯为中心的地中海区域
C.雍正帝到乾隆帝时实行极为严格的海禁政策
D.近代中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行了主动开放
10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
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2022-02-28更新 | 8012次组卷 | 52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