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6964次组卷 | 6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汉桓宽《盐铁论》中载:“汝、汉之金,纤微之贡,所以诱外国而钓胡、羌之宝也。夫中国一端之缦,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损敌国之用。”罗马史家感叹“人民开化文明⋯⋯丝为大宗贸易,远贩至罗马也”。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汉代(     
A.政府强化对西域的管理B.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C.边疆民族内迁趋势加强D.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3 . 如图是山东临沂白庄汉墓出土的乐舞迎宾图,图中可见一头戴飘带高帽、鼻梁高挺、身着短袴的胡人舞者,双手持股鼓欲意击鼓,其前面还有一名汉人长袖舞者倒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汉代(     

A.胡汉文化交融趋势凸显B.西域的风俗与中原渐趋一致
C.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D.对外艺术交流形式丰富多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淮南子》对孔子形象有相当程度的转化和建构,主要有三种倾向:褒扬孔子、批评孔子和改造孔子。褒扬的较多,批评的较少,改造的目的则是将孔子塑造成为道家的代言人。《淮南子》的孔子形象,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同西汉初期社会思潮有密切联系。通过对比《淮南子》与先秦诸子的孔子形象,发现他们有同有异,其中展示了学术思想从百家争鸣到融合会通的趋势。

——摘编自秦晓《转化与建构:<淮南子>中的孔子形象》

材料二   《史纪》共一百三十篇,其中世家三十篇。可立为世家者,皆是能够辅助君主之臣。孔子尝于鲁国出仕,但未为周臣,然其匡正乱世之心,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当属辅弼股肱之臣。置孔子于世家,在其整理旧籍,使后世学者能有所宗。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天下君主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然其世系井然,至汉尤存,传十余世,代有贤哲,故为世家。

——摘编自潘铭基《论司马迁对孔子生平之考证》


(1)据材料一,指出学术思想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孔子塑造成为道家的代言人”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司马迁将孔子列为“世家”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圣化”孔子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部分历史时期的形势图



图1

图2

图3

图4

材料二   学术界对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认为1949年前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时期:

时期特征

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凝聚为一体,高度发达的文明成为 中国疆域进一步凝聚发展的核心。众多民族或政权对“中国”的认同以及各 民族相互之间结成了紧密的血肉联系,成为中国疆域形成的黏合剂。

中国疆域内部各地区的界限日益模糊,边疆内地化特征日益明显,边疆与 内地的关系更加密切,已经成为牢固的一体。中国疆域的外缘由于一系列 条约的签订呈现逐渐明晰的状态,具有了近现代国家疆域的特征。

中国失去了对传统藩属国的控制,界限也趋向明晰。大片边疆地区被侵占, 中国疆域急剧缩小。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众多民族完成了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成为了“自觉的民族实体”,中国疆域缩小的趋势得到了遏制。

——据李大龙《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整理


从材料一中选取两张不同时期形势图,指出其所属材料二中划分的时期,并结合上述图文信息说明理由。
2023-01-29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汉时期新增的郡级行政单位呈现出由中原向南、北、西扩张的趋势,中原地区新增各郡的管辖范围较小,非中原地区所设新郡的管辖范围较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西汉时期(       
A.地方行政区划设置随意B.非中原地区战略地位显著
C.中原发展程度高于周边D.统治疆域开始扩展到南方
7 . 据研究,汉武帝在位54年,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正副枢臣29人.其中多数为非儒家;汉武帝广求贤才,有不少出身低微的贫士,只要他们具备将相之才,或不辱外交使命,即被破格提拔重用,而不问其是否为儒生。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汉代治国理念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B.汉代三教合一的趋势已经显现
C.儒家思想并未成为汉代主流思想
D.百家争鸣在汉代重新得到恢复
8 .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各族都述说、记录祖先的起源故事,形成纷杂的古帝王、英雄传说。在各民族的竞争与融合中,这些故事、传说彼此串联起来,到汉代后,逐渐形成共同的历史记忆,入主汉地的各少数民族往往自称是炎黄之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形成统一基本格局B.儒学正统地位正式确立
C.西周的政治秩序被破坏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9 . 司马迁在《史记·孟轲传》中说孟子的学说“迂远而阔于事情”,秦始皇则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纳了“独尊儒术”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学说在战国、秦、汉三个时期地位不同的原因。并指出儒学演变和儒学地位变化的关系。
2024-03-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据考古发现,西汉前期的铁器多没有产品标示或少量以姓氏为标示,西汉中期后各地铁器不仅形制相近,且产品标示也以所属郡国名的简称或编号作为标示,图1中的“山阳二”标示即表示是山阳郡的第二号铁工场制造。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对制铁业政策的调整B.制铁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
C.私人制铁业竞争意识增强D.地方郡国取得制铁自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